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智庫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權衡
近年來我國智庫發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智庫建設跟不上形勢發展、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質量智庫。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并就進一步在堅持服務大局、大膽探索、改革創新、規范發展的前提下,如何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技和企業、社會智庫協調發展,形成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任務。筆者認為,這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推動決策咨詢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必將對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產生深遠影響。
一、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和發展目標呼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上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許多有關國家建設和內政外交等重大政策的決策過程,都有中國智庫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參與決策咨詢和論證分析。
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現代化目標的實現越來越需要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情況也異常復雜,發展的各種差異性、不平衡性十分明顯,各種經濟問題和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面臨新的挑戰,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行政體制改革已成為改革攻堅的關鍵和重點,深化改革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需要民間智慧,智庫以其匯聚不同領域專業化研究的協同創新能力,在引領決策、拓展公眾思維及開闊眼界、提供多元化思想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越發深刻地改變和影響民眾、企業、社會和國家的思想與決策,其社會影響力已不容小覷。
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智庫發展從來都受到國家高層領導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新一屆高層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按照服務決策、適度超前原則,建設高質量智庫。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智庫發出了積極信號,使各級政府征詢智庫諫言和建議的行為得到了政治上和財政上的支持,智庫建設及其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日漸成為政府決策中必不可少的環節。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智庫建設又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各類智庫加強自身建設,為中央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2014年10月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中央深改組第六次會議,會議通過《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第一次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這表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必將在國家戰略意義上推動決策咨詢科學化民主化,必將在中國建立更加健全的決策咨詢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亟待形成自身發展的科學標準與核心競爭力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這是發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從國內外智庫發展經驗來看,人們一般傾向于認為,智庫就是指專門為決策者在應對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問題,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思想觀點、政策建議的非營利性的公共研究機構。從全球智庫發展來看,盡管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環境和制度等各不相同,對于智庫的定位和功能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但是,智庫的基本定位和功能大致可以這樣總結:智庫是溝通大學與政府的橋梁,智庫是媒介專業知識與公共政策的工具,這樣的定義,主要是把智庫、大學、政府機構以及決策咨詢、公共政策和專業知識三者之間的分工、定位以及邊界區分清楚,避免相互混淆,角色混亂。
需要進一步分析和說明的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如何形成自身發展的標準和特點,進而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呢?這是在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另一個重大問題。
根據我們的跟蹤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Think Tank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TTCSP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全球智庫報告》年度系列提供智庫排名的一手資料)”提出了一套智庫評價標準。該評價標準如下(詳見:http://www.surveymonkey. com/s.aspx?sm=5Y5BstYIKMcFD_2fLgWax5mA_ 3d_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