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官員政治素養的高低不僅決定著他工作成就的大小,而且決定著政治生命的長短和人生成敗。政治素養的組成有多種因素,在深層發揮著根本制約作用的是心中的規矩意識。近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政治規矩的問題,在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他特別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所謂規矩意識就是把為人做事的標準法度建立在自己的深層心理結構之中,使自己的言行自覺地符合這些標準法度。規矩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個長期培養和凝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的起始階段,相當重要也是最為基本的環節是要明白規矩的內容是什么,對此,習近平給出了簡明扼要的答案: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劉東超
一個官員政治素養的高低不僅決定著他工作成就的大小,而且決定著政治生命的長短和人生成敗。政治素養的組成有多種因素,在深層發揮著根本制約作用的是心中的規矩意識。近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政治規矩的問題,在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他特別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所謂規矩意識就是把為人做事的標準法度建立在自己的深層心理結構之中,使自己的言行自覺地符合這些標準法度。規矩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個長期培養和凝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的起始階段,相當重要也是最為基本的環節是要明白規矩的內容是什么,對此,習近平給出了簡明扼要的答案: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這是習近平在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的話。這句話之所以引起巨大的反響,不僅因為它為縣委書記們以至所有黨員領導干部訂下了政治規矩的綱領,而且為這些政治規矩的真正形成指明了努力方向,那就是讓它們內化于心,成為真正的心理習慣和心理機制,成為自覺亦然、不自覺亦然的固定行為方向。
這個心理機制包含著肯定和否定兩個方向,肯定方向上包含著“鼓勵去做的”和“要求必須去做的”兩個層次;否定方向上也包含著“限制去做的”和“禁止去做的”兩個層次。“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主要屬于肯定方向,“心中有戒”屬于否定方向。前者要求在思考和處理問題將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自己的職責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上優先考慮。后者要求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避開和遠離一些事物,明白不該想、不該做的內容是什么,明白為人為政的邊界在哪里,明白越過界線的危險是什么,從而常存惶惶惕惕之心。
進一步分析,在心理把握的力度上對這兩個方向都可以細分。前者方向上“鼓勵去做的”內容指的是較為高遠的目標,可以達到也可以達不到,達到固然可喜,達不到亦屬正常。對于焦裕祿等榜樣人物的學習就屬于這一類。前者方向上“必須去做的”是指自己的職責所在,不做就是失職瀆職,就要被黨紀國法追究責任。任何一個領導崗位都要求履職者完成一定的工作內容和承擔相應的具體任務,如果完成不了就會造成各種危害,就必須獲得相應的懲處。
后者方向上“限制去做的”是指在一定幅度之內允許去做,但如果超過限度就要出問題、犯錯誤。習近平說:“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指的就是這一類。后者方向上“禁止去做的”就是絕對不能碰觸的事物,一旦碰上就可能落下懸崖、無法救治。習近平說:“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指的就是不能碰觸的禁區所在。除了黨紀,國法當然更是絕對不能違背的約束力量和警戒線。
也正是由于存在著心理方向和心理力度的不同,習近平“四有”論述包含著極為豐富深刻的內容。既包括他自己為官行政的切實體驗,又對領導干部的現實生活工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從國家的層面來看,這一論述的核心目標相當清晰明確,指向領導干部高水平政治素養的養成,指向干部隊伍的提升和優化,指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