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張占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及政策取向

2015-02-03 10:53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我有話說
2015-02-03 10:53:29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二、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和預期目標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并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整體上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國際大環境總體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國際關系仍然錯綜復雜,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博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較量等等,這些外部風險和挑戰同樣不可小覷。

  從短期看,2015年世界經濟預期仍將保持周期性溫和復蘇態勢。IMF和世界銀行先后在2014年年中下調年度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并沒有調低2015年的增長預期,他們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4%。但世界經濟復蘇則呈現明顯的曲折分化特征。美國經濟復蘇形勢有所好轉,就業、房地產等主要指標繼續改善,消費者信心走高。歐日經濟持續徘徊。歐元區受德法意等大國的拖累,復蘇進程再度擱淺,通縮壓力不斷上升。日本“安倍經濟學”和“311大地震”后的災后重建,使日本經濟出現了短期性復蘇,但長期動力不足和政策效應遞減,經濟增長的前景不容樂觀。新興經濟體集體進入減速調整期,增長放緩勢頭總體仍在延續,部分國家存在滯漲風險,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從中長期看,我們面臨兩大挑戰和機遇。一是世界經濟游戲規則正面臨深刻調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積極推進TPP、TTIP,以美聯儲為中心的六國實行貨幣互換,對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和產業分工帶來新挑戰。二是世界正在醞釀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的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的應用以及新的投資機會的出現,對傳統產業往往具有顛覆性甚至是毀滅性沖擊,可能會直接破壞現有的產業體系。當然,這對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我們的判斷是,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好于2014年是大概率,但仍然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認識,在新的發展階段,確定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有三個方面需要重點考慮:

  一是發展是硬道理,發展需要保持合理的速度。要看到我們的人均GDP還不高,在世界上排在90位(含地區)以后。我們要牢記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根本上講,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動搖。發展需要一定的速度,這個速度是實現社會比較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速度,是不帶來嚴重后遺癥、經濟增長質量較高的速度,是符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速度。

  二是抓住創新轉型這條主線,提質增效。要實現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可實現的中高端目標,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創新是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源泉,這里的“創新”不僅僅是指科技創新,它還涉及發展理念的變革、模式的轉型、路徑的更新、體制的改變、制度的出新,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在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發展的新階段,只有加快創新轉型,才能實現長期的中高速增長,并向經濟發展的中高端水平邁進。

  三是堅持有為有力原則,實現好的新常態。新常態是一種新境界、新趨勢、新方向,好的新常態,不是一種自然、必然的狀態,它是一種可能最好的狀態,如果不去努力,躺著睡大覺、期盼天上掉餡餅,不解決經濟結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好的新常態是得不到的。我們必須積極有為,勇于擔當,埋頭苦干,才能“穩中求進”,才能“穩中有進”。當下,要采取措施,解決一些地方官員不作為的突出問題。

  在此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下,關于2015年的經濟目標,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關于經濟總量目標。我們的研究認為,將2015年預期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左右,是比較合適的。理由有以下幾條:(1)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經濟規模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測算表明,年均增速只要達到72%就能完成這一目標,而2011年到2014年這過去的10年,我國GDP年均增速預計能達到81%。也就是說,未來6年年均增速只要不低于66%,就能實際上述目標。當然,7%左右的目標與“十二五”規劃的增長目標也是相一致。(2)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這些變化已對就業總量的增長形成強有力的支撐作用,7%左右的增長所帶來的實際就業增量比10年前10%以上的增長率還要多,特別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就業增長促進作用越來越大。(3)與實際經濟增長率的調整相比,我們對經濟增長目標調整仍然是緩慢的或溫和的。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我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9%,最近三年平均為77%,降幅為22個百分點。但是,經濟目標僅僅只調整了05個百分點,從8%左右降至75%左右,若再調低到7%左右,加總起來也僅調整1個百分點。從近幾年的實際情況看,社會對經濟增速適度放緩的壓力承受能力在增強,并不會帶來對經濟社會大的沖擊。(4)將經濟增長目標適度下調,可以適度減輕穩增長壓力,為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留出更大的空間。

  (二)關于其他經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在1000萬人以上,與2014年基本持平。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CPI增長目標定在30%左右,較2014年有溫和提高,這也是防止通貨緊縮的需要。同時,有必要確定三大需求的合理增長目標: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13%左右,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3%左右,出口增長7%左右。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