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正式發布。這份文件題為《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2000字,共分5個部分32條,包括: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惠農政策力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法治建設等。
有學者表示,從2004年“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到2015年“適應新常態,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2年聚焦“三農”,凸顯出“三農”問題在中國“重中之重”的地位。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有學者表示,此次一號文件首先強調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再次強化我國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的信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武拉平認為,經濟新常態在農業領域的一個重要體現是農業生產的“高成本”,這要求農業生產各個部門采取綜合措施,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要加快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說,目前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我們不能再靠透支環境來換取農業產出,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要注重開發利用效率高、生態環保的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注重應用信息化裝備農業物質要素,發展精確農業。
“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武拉平說,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和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農業生產需要逐步依靠機械化和農業科技的支撐。政府應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發展。李國祥認為,要促進產學研更加緊密結合,推進“育繁推”一體化,集成推廣一批高效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技術,為新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裝備。
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看來,要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創新農業對外合作方式,運用財政、金融等手段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要逐步減少玉米作物種植面積,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作物的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作物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支持各地根據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促進農民增收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學者表示,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對增強我國農村經濟活力、增加農業效益、提升農民收入有重要意義。”孔祥智說。武拉平指出,投入的高成本,必然要求產品的高價格。通過加工增值實現高價格將必然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選擇,因而我國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延長產業鏈。
“這里所說的一二三產業融合,是由同一經營主體完成的。只有這樣,第一產業的經營者才能分享到第二、三產業的高利潤,才能提高農業經營者的收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征兵表示,只有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高經營者的收入,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李國祥認為,在把農業僅僅作為第一產業的社會中,農業的社會生態效益在市場經濟中可能無法實現,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即把農業升級為“第六產業”,可以讓消費者吃得喝得更放心、更開心,這為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可能,農業的社會生態效益也能通過市場機制得到實現。
“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幫助農民降成本、控風險。”張曉山強調,要從田頭到餐桌整合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各個環節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孔祥智認為,一方面要加強政府主體地位,整合服務資源,構建社會化服務機制;另一方面要以市場化為主導,充分發揮各類服務主體的比較優勢和服務特色,在滿足多層次服務需求的同時,實現服務資源優化配置。
“增加農民收入,必須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李國祥認為,實現價格目標改革試點可以讓市場機制在農產品價格形成上發揮決定性作用;除此之外,要減少政府直接定價,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多種緊密聯系的產銷組織,由多種主體參與形成農產品價格。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 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被訪學者表示,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在于改革創新,要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要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李國祥表示,要激活農村要素市場,發揮好政策引導和激勵作用,更加注重金融支農手段,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張曉山提出,我國農業生產要再上一個新臺階,必須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適度擴大經營規模,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保持和提高土地產出率基礎上,提高農業超越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勞動生產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孔祥智也認為,要大力培育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為骨干,以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紐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學者認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以法治作保障,堅持“依法治農”。“以保障糧食安全為例,它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要務,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場,需要以法律形式進一步強化。”武拉平認為,鑒于目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日益加大,政府有必要盡快推動《糧食法》的立法進程,以法律的形式確保糧食生產所需的各種投入和制度保證,確保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安全。
“新世紀以來,很多農業政策已經非常成熟了,應該納入相關法律之中。”“要用法律保障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地提高。現在到了用法律來界定并保護農民權益的時候了。”孔祥智說。(記者 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