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對癥下藥診治信用缺失癥
記者:中國是一個有著誠信悠久傳統的國家,但就是在中國這個最守信的國家,卻出現了信用缺失、腐敗等道德問題。對其原因您是如何認識的?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葉小文:無論東方西方,無論已經實現現代化還是在努力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調節問題。
我曾與國學大師南懷瑾有一個對話:現代化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卻缺少了關照。人們身處高節奏、充滿誘惑的現代生活中,人心浮躁,沒有片刻安寧。大家好像得了一種“迷心逐物”的現代病。這是因為,現代化和市場經濟不斷放大滿足安身立命的基本約定,刺激、放任個體對物質享受的過度追求。于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近利遠親、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現象,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沉渣泛起。
市場經濟有兩個基點:每一個經濟主體都追求利潤最大化,每一個現實個體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兩個最大化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動力,形成了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格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又可能成為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阻力:如果放任這兩個最大化,不進行適當的監管包括道德規范,就必然導致互相欺詐、物欲橫流,市場經濟的秩序就無法維持。
由此看來,市場經濟的自發運行存在一種道德悖論:既排斥道德又需要道德。一方面,資本追逐利潤最大化、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導致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等非道德現象;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必然要求人們遵守市場規則、進行道德自律,必然要求社會公平正義和人們道德素質的提高。在實踐中我們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的進步意義。但同時,由于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導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坑蒙拐騙、制假售假、權錢交易等現象時有發生。化解市場經濟自發運行的道德悖論,是促進整個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市場經濟中公和私、人和己的關系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問題上聚焦,尤其要診治市場經濟中的信用缺失癥。對于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社會上出現的道德滑坡、信用缺失、腐敗時現的現象,如果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不能對癥下藥、刮骨療傷,而束手無策任其病入膏肓,就沒有說服力、缺乏生命力。
構建更好的道德和行為規范需六種“良藥”
記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診治市場經濟中的信用缺失癥?
葉小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診治信用缺失癥的長效藥方。我認為,可以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華,為信用缺失癥開出六種“良藥”:
第一要法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頂層設計,描繪了建設法治中國的路線圖。在法治的軌道下,權力才能被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各級官員要經得起市場經濟的誘惑和考驗,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努力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模范,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第二要規治。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對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要德治。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一直讓我心醉神迷,那就是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秩序。所謂遵守內心的秩序,在今天就是要倡導愛國、守法、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第四要心治。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最難治的病就是心病。如果大家都心浮氣躁不思進取,心煩意亂不知所從,就會心高氣盛欲壑難填。1989年,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發表了長篇論文《變革中的社會心理》,結論很清晰,經濟快速增長引起緊張,高度緊張造成焦慮。佛教講“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可供我們借鑒。
第五要綜治。市場經濟對道德的“二律背反”,需要互律,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推進政治文明進程;要加強立法,提高法律的公正性;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要提高“合力”的作用。互律也好,他律也好,關鍵是自律。我們要使有德的人多起來,讓道德的土壤厚起來,厚德載物,厚德載市場經濟。
第六要長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他還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激活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基因,成功結合資本的沖動與誠信的建構,形成一個與現代市場體系配套的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