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到2020年服務業占比達到55%以上。“十三五”服務業占比年均提高1-1.2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5%以上,服務業就業占比達到50%,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
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
2001-2013年,扣除價格因素后我國服務業年均實際增長10.6%。應當說,自2001年第二產業中工業占GDP的比重首次被服務業占比超過后,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這4年外,13年間有9個年份服務業增速高于工業增速。初步測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務業占比達到55%以上,就需要服務業增長年均在10%左右。為此,應把服務業實現年均兩位數的增長作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標。
服務業規模趨于再倍增
2008-2013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從13.1萬億元增長到26.2萬億元,實現了規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繼續保持這個速度,甚至略低1個百分點,即年均增長速度為8%-9%,我國服務業規模有望從2013年的26.2萬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47.3-51.1萬億元,與再倍增(52.4萬億元)的距離已經很小。如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更大一點,使服務業的增速再快一些,實現服務業再倍增不是沒有可能的。
以服務業市場開放
破題結構性改革
“十三五”實現服務業主導的轉型升級,面臨著多方面的結構性矛盾的重大挑戰。出路是加快改革,啃下結構性改革這塊“硬骨頭”。
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到了重要節點
從實際看,經濟增長正在發生趨勢性的重大變化,服務業正在取代傳統工業成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重中之重。問題在于,多年來形成的某些政策與體制安排從總體上看是同傳統大工業發展相適應的。實現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升級,面臨著多方面的結構性矛盾。例如:服務業與工業公平稅負、公平資源配置的大格局尚未形成;作為服務業主體的中小微企業融資仍比較難;現代服務業發展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等。就是說,服務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是綜合性的、結構性的,不是單純哪一項改革單獨推進所能夠奏效的。未來1-2年,以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推進結構性轉型,不僅對緩解短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對“十三五”的經濟轉型升級有決定性影響。
全面推進服務業市場開放
服務業發展不缺國內需求、不缺資金,關鍵在于市場開放。從實踐看,改革停留在放松管制上很難適應服務業發展的大形勢。適應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的大趨勢,要確立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新思路,以盡快實現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業領域對社會資本全面放開。把破除行政壟斷作為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點,在加強服務業領域反壟斷的同時,盡快放開服務業領域的價格管制,以形成市場決定服務業領域資源配置的新格局。
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推進服務貿易強國進程
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把握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十三五”擴大對外開放重在加快服務業領域的市場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新格局。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占比為6%,僅為貨物貿易占比的1/2。從國際比較看,2013年全球服務貿易占全球貿易的比例達到20%,我國服務貿易在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比例僅為11.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
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需要確立兩大戰略目標:一是抓住全球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新機遇,擴大服務貿易比重,初步實現建設服務貿易強國的戰略目標;二是以生產性服務業“走出去”為重點帶動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初步形成中國制造業全球布局的新格局。服務于這兩大戰略目標,形成大國開放、大國外交與大國轉型有機融合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建議把握服務業市場開放的主動權,推進國內自貿區“提質擴容”,以促進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快雙邊多邊自貿區建設,以加快推進服務外包為重點形成國內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新平臺,到2020年,服務貿易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提高至20%。
從多方面破題結構性改革
以破解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為導向深化宏觀體制改革,配套推進政策調整。例如:盡快啟動消費稅改革,并明確作為地方主體稅種,有利于激勵地方政府成為創造市場環境的主體、公共服務主體;財稅體制改革在“放水養魚”上要有更大力度,為激發社會資本創新創業活力提供更加良好的制度預期,可以考慮對小微企業設置更低的增值稅稅率,提高企業所得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形成小微企業的自動減稅機制;支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社區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等民間金融創新發展、規范發展;從經濟轉型升級的角度看,調整教育結構迫在眉睫,要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的門檻,提高技術應用型高校的比重;盡快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