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新形勢下“轉方式、調結構”,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糧食生產還要不要抓那么緊?其次,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
????韓長賦:關于糧食問題,中央的態度十分鮮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絕不意味著放松糧食生產,絕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李克強總理要求,糧食決不能出現大的滑坡。推進結構調整,絕不是簡單調減糧食,在這方面我們有過幾次深刻的歷史教訓!無論怎樣轉、怎樣調,都絕不能把糧食產能調低了、耕地調少了,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
????推進我國農業“轉方式、調結構”,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糧食產能,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當前關鍵是要穩產量、提產能。穩定糧食產量是前提。“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是更均衡更全面的發展觀,并不意味著產量不再重要,糧食不可能總是增產,但絕不意味著糧食生產可以放松。中國有十幾億人,而且人口還在增加,消費水平還在提高,糧食問題絲毫馬虎不得。我們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當然,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糧保住,在此基礎上,統籌兼顧棉油糖、“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提升糧食產能是根本。有產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才有底氣。要堅持“一穩、兩保”:就是糧食播種面積特別是谷物播種面積總體穩定;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護調動好農民務農種糧和主產區重農抓糧兩個積極性。從長遠來講,要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2015年,農業部門要配合國土部門,開展好這項工作,首先從大中城市周邊等重點地區開始推進。同時,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動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大科技創新推廣力度,提升種業發展水平,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二要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現代農業首先是質量安全的農業。要讓消費者不僅吃飽吃好,還吃得安全放心,農業部門要有這個擔當。要堅持“產出來”與“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這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道,是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要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化生產、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水產健康養殖,加強源頭治理,規范生產過程,著力打造一大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不斷強化監管,抓緊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監測評估體系,啟動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完善監管機構和監管機制,加大日常執法與集中整治的力度,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要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現代農業應該是高效農業。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選育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新品種,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強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現在戶均不到半公頃地的規模,顯然難有高效益。要堅持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方向,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規范流轉,特別是向種田能手流轉,引導發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種經營形式,提高規模效益。要提高農產品加工流通效率,推進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大力發展“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產地市場體系建設,支持發展直銷、配送、電子商務等農產品流通業態,引領種養業品牌培育與產業升級,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轉方式,調結構,提效益,增收入,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這已為實踐所證明,要把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業經營性服務緊密結合,實現融合,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四要更加注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要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下決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不欠新賬,逐步使透支的農業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一方面,切實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灘涂等保護力度,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加大治土治水力度,適當降低農地開發利用強度,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嚴格管制濫用亂用農業投入品,凈化、修復農產品產地環境。
????五要更加注重適應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現代農業必須是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的產業,必須是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產業。要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優先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或產品,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特色品牌,著力打造大宗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鎮。進一步優化種養業結構,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市場緊缺、適銷對路的優質特色農產品。重點是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這是優化農業結構的主要著力點。要統籌布局北方牧區、傳統農區、農牧交錯帶、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區,打通種養業協調發展的通道,形成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結構。進一步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著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
????六要更加注重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我國農業已經處于全面開放的國際大環境、大市場中。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也要有世界眼光,在全球化背景下謀劃農業發展戰略。要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優化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進口調控政策,適當進口國內緊缺的資源性農產品,支持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實現國內外資源有效配置、國內外市場統籌利用,既保障供給,又保護產業、保護農民。要著力構建農業“走出去”政策體系,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培育一批“走出去”大型農業企業,開發利用國外農業資源。
????記者:應該說,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農業部將遵循哪些原則?
????韓長賦:你說得沒錯。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是系統工程、長期任務,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要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科技為引領,以法治為保障,注意把握節奏和方法,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尊重經濟規律。深入研究需求特點、市場走勢,善于利用市場信息引導農業生產,善于通過市場流通鏈條帶動農業生產,善于運用市場的辦法指導和組織農業生產,防止因盲目跟風、搞“一窩蜂”,遭到市場懲罰、農民埋怨。
????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加強分類研究,科學制定規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少一些理想化、簡單化、片面性,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農民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農業現代化的主體,中國農民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和經營自主權,充分發揮他們的首創精神。政府部門重點是做好規劃引導和服務、及時總結推廣創新實踐、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忌越俎代庖、行政命令,堅決防止一刀切、下指標、定任務。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過去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創新。現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正在經歷多年未有之變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更需要依靠改革創新。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破除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