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紅
????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的主題是農業現代化。會議分析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形勢,闡明了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并且明確指出農業現代化要靠創新驅動。中國正在發生千古巨變,在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中,農業現代化是短板,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現代化。會議為當前和未來農業農村經濟指明了發展方向。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會議提出,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外部環境和自身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善于在變化中捕捉機遇、逆境中創造條件,不斷挖掘新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產品供給豐富起來,農村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也使得農民可以利用農閑時間到城市務工,推進了中國城鎮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政策能量釋放已近完成,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來的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的負面效果,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越來越顯現出來。一些農產品國際國內價格倒掛,農產品生產成本不斷提升,小規模的小農經濟發展壓力日益加大。由于大量施用農藥化肥等,土壤層變薄、地下水污染等問題出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愈發突出。在中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出現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相對于城市,農村發展滯后。
????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正醞釀著農業農村的大變革,意味著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農村經濟步入新常態。第一,新的糧食安全觀。隨著中國人口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盡管農業技術不斷進步,但是由于土地資源的有限性,我國糧食供需矛盾突出,我國提出了新的糧食安全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確保口糧安全,谷物基本自給。在新的糧食安全觀下,要更多地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資源環境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緊箍咒”,農業農村經濟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依靠資源投入轉向依靠技術、管理、人才投入,要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第三,創新驅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要從要素驅動、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
????會議指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要務,農業現代化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為農業產業,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國家重視糧食安全,農民考慮農業經濟效益,消費者注重糧食質量。只有農民、消費者和國家利益得到保障,農業才能持續發展,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需要注重以下幾點。第一,農業產業化。作為一個產業,農業要遵循產業發展的規律。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從產業鏈看,農業產業鏈涉及農業科研、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生產、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從價值鏈看,涉及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從產業融合看,要從單純發展農業轉變為一二三產業融合。對于一二三產業融合,有人提出第六產業概念,1+2+ 3或1x2x3等于6。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農業對國民生產總值貢獻小,但是,農業產業鏈或者一二三產業融合對國民生產總值貢獻比較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業產業鏈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第二,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小規模分散經營制約了農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必由之路。許多地方已經和正在探索農業適度規模經濟道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多種多樣,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允許“探索、探索、再探索”。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必將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發展。第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經過多年發展,農業資源和環境受到了損害,為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第四,增加農業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農業是個弱質產業,需要國家扶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不管財力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方式,促進資金流向農業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