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
改善民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底線思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不斷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收入分配繼續優化。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比人均GDP增速高1.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比上年縮小0.06。啟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全年資助1310.9萬城市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資助4118.9萬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比上年末增加189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增加35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增加2702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
衛生和社會服務事業不斷改善。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有較快增長,特別是養老服務能力增強,年末養老床位達到551.4萬張。群眾健身活動廣泛開展,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增加。
為了“藍天凈水”的期待,我國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力度。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3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0萬平方公里。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比上年末增長3.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2%,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9%。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6.9%,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2014年統計公報是一份凝聚著無數努力的成績單,充分證明“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的決斷和舉措是正確有效的,尤其是改革開放、科技創新所形成的諸多亮點,將會匯聚成發展的新動能,令人振奮。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盡管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但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銳意改革,積極創新,不斷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努力培育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動力、新模式、新結構,中國經濟必將行穩致遠,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