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思考和建議
1.拓寬投資渠道,吸納民間資本。可以采取與駐在國相關文化機構合作的方式,舉辦一些贏利性的文化活動。這樣既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又可以激勵中國文化中心不斷提高活動質量。還可以積極吸收民間資本與社會力量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建設。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可以通過與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廣泛合作,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還可以展開省部對口合作,就是在一定時期內與省級或市級文化部門開展對口合作,共同出資,優勢互補,共同組織文化交流活動。這種形式的合作不僅可以擴大合作省份在海外的知名度,獲得更多的投資和旅游收入,同時也拓展了中國文化中心的資金來源和人員、技術支持,實現雙贏。
2.提高駐外人員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人員方面,尤其是在師資方面,除國家公派的師資之外,還可吸納駐在國的漢語老師或曾在中國學習中文的當地人,方便其使用當地語言與當地人民更好地溝通交流,以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也可吸納中國文化中心的優秀學員成為工作人員,這有利于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當地民眾的關注度。同時,國內在選拔駐外人員的過程中,要注重考察其對當地社會風俗、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思想觀念的了解情況。在中國文化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圖書館的建設。要加強圖書館文獻管理及文獻資源建設,豐富圖書數量,提高圖書質量,優化文獻結構,增加適合國外漢語初學者的內容簡單生動或有中外雙語對照的圖書,多一些反映中國當代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價值觀的書。同時,要加強數字圖書館、網絡圖書館和影片放映館的建設,及時更新網絡資源和視頻資源,使更多的人能在更大范圍內對中國的時事政治、經濟建設成就、文化藝術成就、科學技術成就和社會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3.豐富文化表現形式,提高文化活動成效。在組織活動方面,要按照駐在國當地民眾的思維方式及風俗習慣,使文化活動更加接地氣,更好地被駐在國人民接受。在培訓教學方面,可以對學員分等級進行考核并頒發中國政府認可的等級證書,此舉有利于激勵那些準備來中國工作的人參加中國文化中心組織的漢語培訓。還可通過舉行各類漢語比賽,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社會公眾參與度。除了面向成人及青少年開展的各類培訓教學之外,還可以面向兒童,開展趣味學習班,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讓駐在國兒童群體更加了解中國的社會生活和歷史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重點地舉辦那些廣受駐在國人民歡迎、已經擁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形成文化品牌,將文化品牌做大做久,使之成為中國的文化名片。鼓勵海外文化中心結合駐在國國情積極開展文化創新活動,提高文化活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