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充分認識中華獨特價值觀

2015-03-04 08:54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3-04 08:54:3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 陳 來

  如何把握我國傳統價值觀特別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觀特色,是價值觀研究的重要課題。價值觀的特色一般是通過對不同理念和事物進行比較、選擇、取舍而顯示出來的。因此,我們討論中華價值觀的特色,就不能局限于中華文化本身,而要將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近現代價值觀作為比較對象。中華價值觀與西方近現代價值觀相比,主要表現出四大特色。

  責任先于自由

  中華價值觀強調個人對他人、社群甚至自然界所負有的責任,體現出強烈的責任意識。

  儒家的德行論比較發達,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形成完整體系。其中的忠、信、仁、義、孝、惠、讓、敬等德行的基本取向,都強調個人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如孝突出子女對父母的責任,忠突出盡己為人的責任,信突出對朋友的責任,等等。在儒家看來,個人與他人、與群體存在連續的關系,必須積極承擔自己對對方的責任,這是一種美德。

  中華價值觀注重關系的立場與個人本位的立場不同,它主張個人與他方構成關系時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而應以自我為出發點、以對方為重,個人利益要服從責任的要求。人常常為承擔責任而忘我,責任往往成為個人社會實踐的重要動力。這樣的立場就是責任本位的立場。同時,由于個人處于社會關系網中,與多種對象結成各種關系,因此個人的責任是多重的而不是單一的;個人有多少角色,就相應地承擔多少責任。

  中華價值觀十分注重責任擔當。孟子講,君子自任以天下為重。從先秦的士君子到漢代的士大夫,都突出責任意識,強調個人對天下國家的責任,而不是突出個人自由。在漢代到宋代的士大夫中,責任意識的代表就是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此后,明代士人提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清之際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代林則徐提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都為人們所熟知,對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在西方近現代主流文化中,人權是個人對國家和政府提出的道德、政治要求,更多涉及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卻無法界定個人對家庭、他人、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這種權利觀念是西方近現代自由主義哲學的核心,是西方近代市民社會和政治發展的產物。但它把焦點集中在個人對社會的要求,而忽視個人對社會的責任;集中在個人對自己權利的保護,而忽視個人也有尊重他人權利的責任。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