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首席研究員 喻新安
核心提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這樣的基本問題,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一屆黨中央在治國方略上開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一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過程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一個全面”到“兩個全面”。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一個全面”,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007年黨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提出了“兩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階段是從“兩個全面”到“三個全面”。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而把“兩個全面”擴展為“三個全面”。第三階段是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考察期間,強調“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首次將“四個全面”并提,把“三個全面”擴展為“四個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四個全面”是作為全面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務和要求提出來的。2015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首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于黨中央的戰略布局和戰略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也再次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活力、張力以及承載使命、與時俱進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