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把握新常態,邁向“雙中高”

2015-03-05 09:35 來源:新華網  我有話說
2015-03-05 09:35:51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訪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一些外媒再次“唱衰”中國經濟,國內一些人士也持“悲觀”論調。如何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原因,分析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兩會召開之際,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

  正確分析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與以往的高速增長相比,盡管增速略有放緩,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是最高的。而且,我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很快,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比較高,因此我國的經濟表現還是比較好的,亮點也比較多。”林毅夫說。

  林毅夫指出,應客觀看待增長減速的內因和外因。

  從外因來講,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仍然占全世界經濟的半壁江山,這些國家經濟普遍尚未從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下行壓力。從內因來講,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確實存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

  “但經濟增速下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際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造成的。我查了一下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數據,無論是全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都比去年的預測有所下調。”林毅夫說,“這是一個世界各國共同的趨勢,只有國際周期性的原因可以解釋。”

  正確分析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林毅夫說,一方面,我國要繼續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對這種外部性的周期性下滑采取穩增長的措施。

  新常態下保持中高速增長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新常態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雙中高’,對我國來講既有可能,而且也是必要的,否則不但減緩跟發達國家收入差距的縮小,甚至影響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的實現,而且在就業、金融、財政等方面也會出現問題。”林毅夫說。

  他分析說,雖然國際經濟在下行壓力下,對中國而言外需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內需還大有潛力可挖。

  “如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還很多。雖然城際間的高鐵、公路、機場建設較多,但城內軌道交通、地鐵和道路建設嚴重不足,地下管網明顯老化,許多城市被堵車和城市內澇困擾。這些領域的投資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說。

  此外,我國仍處于城鎮化進程中,亟須加大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投資。

  林毅夫表示,我國儲蓄率很高,政府債務規模整體可控,還有相當規模的外匯儲備,資金相對充足。完全可以利用政府財政資金來撬動民間資金,擴大投資。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雙中高”目標是完全有條件、完全有可能的。

  中國仍具有后發優勢

  “經濟增長真正的動力機制,實際上是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而這有賴于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產業的不斷升級。”林毅夫表示。

  他認為,我國在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不少優勢。如發展中國家是在國際技術產業前沿進行創新和產業升級,有很多可以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較小,成本較低。

  “發展中國家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帶來的后發優勢,就可以取得技術快速的創新,快速的產業升級。因此,只要我們把這些有利優勢都用好,就能使經濟增長潛力得到比較好的發揮。”林毅夫說。

  林毅夫認為,中國仍具有后發優勢,無論是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換代、環境改善還是城鎮化等,都具有很大潛力。只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利用這些后發優勢、挖掘潛力、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并加大投資力度,未來十多年中國經濟仍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齊中熙、吳雨、于文靜)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