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常態為依據規劃“十三五”戰略任務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新常態的新階段,處于由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攻堅期,是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沖刺階段。制定“十三五”規劃,要把經濟新常態思想貫穿始終,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以“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為主線,對未來5年甚至更長期的發展進行戰略謀劃。
“十三五”時期的戰略任務主要有:(一)堅持穩中求進的總體基調,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增長。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要確保經濟增長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培育壯大新產品、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三)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逐步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加快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農村改革創新力度。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創新力度。(五)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促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和鞏固簡政放權的各項改革,推進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和要素市場化等改革,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匯率和資源品價格等市場化改革。(六)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促進地區協調協同發展。在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基礎上,重點推動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土空間開發戰略。(七)加快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擴展擴大內需空間。加快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保到2020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各項目標和政策舉措落到實處。(八)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節能減排目標實現。要加快構建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九)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爭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要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快推廣上海自貿區的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動高鐵、核電、建材生產線等優勢產業走出去。(十)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包容共享發展。繼續抓好重點領域的各項民生工作,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形成系統完備的民生保障制度體系。(十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配套作用。繼續深化經濟體制各項改革,凸顯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建設等各項改革的協調配套效應。(十二)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項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能否最終落到實處,關鍵在黨。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黨中央對各項戰略任務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對人大、政府、政協、“兩院”黨組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