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大設計需要新設計師來完成
第一,世界新秩序與中國的作用。小國領導人設計國家,大國領導人設計世界。弱國著眼自己,大國著眼世界。毛澤東以“三個世界劃分”、“四項基本原則”、“不結盟”完成了一個歷史階段的國際關系的判斷和處理原則。鄧小平在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南南關系”、“南北關系”。兩種外交理論和國際關系準則皆建立于中國不發達之上,不可能真正以自己的理論影響世界走向。隨著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中心,已經參與世界規則的制訂,我們的硬實力也將深刻影響世界,這要求新設計師對世界的走向和路徑作出科學判斷,對中國參與世界規則制訂作出設計,這對自己和世界都至關重要。世界新秩序設計最大的難題在于冷戰結束后的中國與西方世界究竟什么關系?大國博弈的新支點在哪里?人類文明究竟沿著什么道路前行?我們該產生何種既異于美國霸權又引領世界前進方向的重大理論等等。
第二,中國的政治圖景與實現路徑。中國共產黨成立已有90多年,新中國成立也有65年,然而至今仍然存在“左”右之爭,道路之爭,這說明社會尚未達成共識。這個問題不解決,既牽扯全黨尤其領導層的過多精力,同時占用太多社會資源,嚴重時會影響黨的執政基礎。為什么西方國家較少在這個層面產生爭論?因為其理論建設已經由一批思想家完成。我們卻還在爭論不休。很重要的原因是理論滯后,沒有產生強大征服力的思想和理論。以共產主義目標為例,過去走的是社會主義消滅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道路,在世界成為“命運共同體”、中國不再“輸出革命”的情況下,新路徑在哪里?目標不怕遙遠,怕的是沒有路徑,佛教的六祖慧能一句“迷者師度,悟者自度”解決了修為的路徑,佛教因此興盛。基督教新教因馬丁提出信徒可以直面上帝,不需要借助神父,也因解決了路徑問題而把該教派推向第一。所以,我們必須弄清共產主義是精神目標、政治目標還是社會目標,如何關照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政治屬性,進而解決政治信仰和精神大廈的建設。這個問題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道路和政治制度創新,十分重大。
第三,文化圖景與實現路徑。大國崛起于文化和文明,由于中國歷代統治者天生恐懼思想,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明清搞“文字獄”、八股文,最大限度遏制思想家及大思想的產生,結果人類歷史上的三大思想繁榮期,我們只參與了一次,也就是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的“人類軸心期”。這期間產生了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我們才有了現在驕傲和自豪的資本,但之后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我們都被排除在外。沒有照耀民族前行的偉大思想家及其思想,出現后來的百年衰敗在所難免。過去的已經過去,當下的必須面對。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揮之不去的“錢學森之問”,已經到了必須徹底解決的時候,否則我們就不好再言自己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進而無以真正走向世界,引領世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一元與多元,引導與包容中找到平衡點,這需要政治家的勇氣與設計師的智慧。
第四,權力來源與運行模式和優化路徑。官員以“人民的公仆”這樣的道德和人格的感召力來增強號召力已經越來越困難,新的力量源自哪里?逆向塑造在許多高層領導干部中已經得到印證,那么什么才是規范黨內高級領導干部的價值基礎和引導力量,我們該以什么政治倫理規則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這也是一個新問題,且無法回避。從革命戰爭年代中傳承下來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馬克思主義者成長于長期的革命斗爭,因此,老一代革命家去世時,訃告中一般都有這樣的評價“忠誠的馬克思主義戰士”云云。在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后,新的領導層已經沒有人經歷過戰爭的考驗,這時以什么作為評價標準很重要,因為背后同樣涉及到政治理論與政治制度設計。試想,在周永康、徐才厚瓦解舊邏輯的情況下,新邏輯必須產生,這既是規律也是要求。
第五,社會新秩序與實現路徑。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由瀕于崩潰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眾享有了較為充裕的物質生活,然而,價值觀紊亂與道德滑坡直接瓦解了我們的幸福指數。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客觀原因是奠基于農業文明基礎上的“五倫”道德或熟人道德被市場經濟和自由遷徙瓦解;我們又沒有新政治觀基礎上新理論與新秩序,結果道德系統與市場經濟和政治運行模式長期錯位。比如,我們社會一切運行規則都由政治來規定,即政治可以瓦解一切規律,如果政治理論先進,同樣可以形成秩序,如果滯后,不能解釋現實,結果就是權力虛無。事實正是這樣,政治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造就道德,因為道德原本與宗教有緊密聯系,既然我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奠基于革命理論,那么就不可能借助宗教的力量,同時政治力量的集中,又決定了不可能借助社會公益組織來承擔道德建設,于是一個個悖論產生。我們要想在不打破思想和制度體系的前提下建立新的道德價值系統,這就需要新政治觀,同時需要新設計師的設計。
其實,需要新設計師解決的國家發展大思路、大框架,決非上述幾個方面,即便這樣,我們已經感知完成國家設計之艱難。所以,我們必須集結正能量,攜手給予習近平力所能及的支持,這是每個人能夠做也應該做的。
參考文獻:
1、公方彬:《習近平強調思想建設的幾層內涵》,《人民論壇》2014年1月(上)。
2、公方彬:“習近平是中國大國道路的新設計師”,人民網,2014年10月21日。
3、公方彬:《“新設計師”習近平》,人民日報客戶端,2014年11月13日。
4、公方彬:《“新設計師”不是榮譽 是責任和使命》,《環球時報》,2014年11月17日。
5、吳楚:《公方彬首倡“新設計師”:志在中國夢,不是戴高帽》,中國青年網,201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