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首席經濟學專家 姚樹潔
反腐斗爭在短期內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經濟增長,是因為許多官員還沒有適應“新常態”。也有一些官員已經腐敗,害怕被調查而采取一切辦法“不作為”,或者故意“亂作為”,從而導致一些必須做的事情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到位。
2015年2月1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以《沒有腐敗,中國經濟體系能否運行》為題刊文,將中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與反腐敗運動聯系起來,認為嚴厲打擊腐敗減弱地方政府官員尋求經濟增長的積極性,使官員傾向于“不犯錯誤”,而不是“做出成績”,割裂某些商人與政府官員之間的“關系”,大幅減少奢侈品、高檔餐飲的消費,進而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負面的影響。
然而,從理性的角度考慮問題,中國目前經濟增長放慢有其客觀原因。因為,在連續30多年的高增長以后,環境污染、人力和其它生產要素成本提高、經濟結構扭曲,中國不可能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所以,反腐斗爭與經濟增長放慢不一定有必然聯系。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盡管7.4%的增長速度不如前幾年的兩位數增長。但是,這個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已經是最好的成績。
因此,關于“反腐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我們有必要用科學、綜合、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
我們研究表明,腐敗程度會受到反腐力度的影響,反腐力度加大,腐敗成本也加大。長期來看,持續高強度的反腐能遏制腐敗的滋生。因此,可以通過研究反腐力度這一外生的政府決策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另一個側面重新審視腐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我們將腐敗程度、反腐力度以及兩者之間的交叉項引入內生經濟增長條件收斂模型,假設腐敗程度在短期內不發生變化,使用動態面板數據差分方法,對2000年至2014年中國各省反腐力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性研究。我們的實證結果表明,反腐斗爭,在短期內也許會對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長期來看,卻對經濟增長有利。這一結果,與習近平的論斷,不謀而合,絕對不是一種巧合。
我們認為,反腐斗爭在短期內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經濟增長,是因為許多官員還沒有適應“新常態”。也有一些官員已經腐敗,害怕被調查而采取一切辦法“不作為”,或者故意“亂作為”,從而導致一些必須做的事情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到位。
另外,“八項規定”、反“四風”、高壓反腐斗爭的深入,使許多服務行業,尤其是侈靡的服務行業,大大降低了,從而多多少少影響到了GDP的增長。
但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高端服務”,“色情服務”和“腐敗服務”對GDP的作用呢?首先,這樣的服務對民生沒有什么好處。其次,這些服務萎縮,有利于中低端大眾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推動GDP長期、穩健的增長。
我們不能因為短期的一些“消極”現象,就得出反腐不利經濟增長的荒唐結論。因為,短期、局部影響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小部分。反腐斗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經濟增長,這是因為反腐斗爭打破了既有的經濟社會生態,而新的體制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