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國家智庫
1、智庫選題設置的多樣性和兼容性
社會主義國家智庫的選題應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原則來進行。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那么何謂“中國特色”?這需要各級智庫把其作為國家哲學來研究、構建,為未來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提供理論支撐和理論儲備。“中國特色”所涉及的領域不僅要包含傳統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軍事等,還要包括人口、資源、生態、太空等新領域。這就需要智庫對“中國特色”進行多方位、多領域的交叉研究,要體現出多樣性和兼容性。這種多樣性和兼容性,看似松散和自由,其實有著明確的研究和行動指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只要智庫圍繞著這一指向進行研究,就能實現各級智庫的有效整合。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這一核心理念指導下,智庫機構要走向國際化,深入研究國外西方哲學思想下的治國理政理念,借鑒并同時創新性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政策策略。
2、構建中國特色的智庫群
中國特色的智庫建設應形成集體作業、多層分工協作的“百家爭鳴”局面,為此,我們提出“智庫群”的概念。智庫群是由不同學科背景,不同的類型、性質和不同等級規模組成的智囊團體,通過論壇、座談會辯論等形式實現智庫之間的聯動和功能融合,最終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整體優化、形成合力”的體系。構建中國特色智庫群,首先應允許官方與民間智庫、專業智庫與綜合智庫等各種類型、各種層級的智庫并存;其次應建立智庫聯動機制。目前我國的智庫大多是單一型智庫,如超豪華陣容智庫——中國的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定位在經濟領域,其它智庫也僅僅將其研究重點局限于某一領域,而現實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卻是復合的、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和構建的。這就需要各專業智庫通過論壇、座談會、演講、報告、圖書出版等形式,不設定底線地進行討論和交流,以實現優勢互補,為未來決策服務。
3、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民族性和國際性
提起智庫,人們馬上會想到美國、歐洲等著名智庫,其實在中國,智庫這個概念萌芽于戰國時期。中國自古以來的“謀臣”、“養士”制度就孕育了頗具雛形的中國智庫最早存在模式。因此,新時期中國特色智庫建設就體現出強烈的民族性和國際性兩相融合的特征。
首先,中國古代智庫模式集中表現為官方智庫,民間智庫的聲音相對非常微弱。中國古代智庫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等仍會對今天的中國智庫或多或少地施加影響,畢竟歷史與文化的紐帶是切割不斷的。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里,智庫長期以來一直為世人所矚目并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如養士、謀士、幕僚、幕賓、諫議大夫以及翰林院等均以其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智慧,運籌帷幄輔佐領導者決策。這個特殊的群體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古代官方智庫參與決策的途徑主要包括朝議(或稱為廷議)、部議、集議、奏本等。朝議、部議等又有不同形式,如朝議有例行性的朝參、根據需要臨時舉行的廷議、仗下謀議、垂詢謀議、奏章謀議等。總結來講,戰國時期各國貴族爭相“養士”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企求得到助力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發展到近現代,智庫的概念已轉變為與現代市場經濟和民主國家相伴而生的產物,成為發達國家政策咨詢中不可缺少的機構,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智庫模式。
其次,中國傳統戰略思維對智庫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智庫孕育并成長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其自然也就脫離不了傳統文化的熏陶,自始至終均深受傳統戰略思維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治國安邦策略中,其戰略思維就是尋求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戰略思維具有層次性,如大戰略(國家戰略)思維、大哲學(國家哲學)思維、軍事戰略思維、軍種戰略思維以及核戰略思維等。層次越高,對思維方法的深度、廣度與藝術化特別是創造性的要求越高。戰略思維就是從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出發,謀全局、慮長遠、站高層的思維(于今,《學習時報》2008第419期)。總體來講,中國智庫近千年來的發展充分參考并借鑒了以下幾方面可傳承的戰略性思維:
(1)辯證思維。《易經》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提出了“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等富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觀點,開啟了中國人辯證思維的習慣。而智庫機構在作出決策性建議的同時正是基于深厚而廣泛的辯證思維影響。
(2)系統思維。基于“天人合一”理念所形成的以綜合性為主的思維方式,使中華民族很早就形成了樸素的、原始的系統觀念,這種觀念反映在戰略思維上就是注重從整體上、從事物的有機聯系上來考察國家安危存亡等重大問題。
(3)謀略思維。中國戰略文化蘊育并形成了“貴謀崇智”的傳統,軍事謀略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與西方重視實力不同,中國則更注重謀略運用,顯示出鮮明的東方思維特色。
(4)中和思維。“執兩”、“用中”、“行權”是中國古代“中和”思維的主體內容,強調既要遵循常理,使對立物達成和諧的統一,又要適時實施權變,因時因勢行權,防止過或不及。
(5)變易思維。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強調人的認識必須因勢而變化,在變革事物方面要善于擇時、因勢、適度并善于變通等。
中國傳統戰略思維在智庫內生發展和傳承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文化夯實和積淀作用。但在構建中國特色智庫過程中,同樣要學習發達國家智庫建設的先進管理經驗、議題遴選方法、政策評價原則等,體現國際性,要在傳統戰略思維統籌貫穿的前提下融合現代管理思想及工具使其更具科學性和可量化性。同時,我們要挖掘我國傳統文化中智庫的精華思想,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智庫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