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保持與政府機構“若即若離”關系
在中國,任何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機構都不能完全擺脫政府背景影響,即使在美國如此發達的商業資本主義社會,各個智庫也都有自己固定的黨派立場。智庫機構要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外腦”作用,就需要在保持與政府決策機構暢通溝通的同時精準定位自身的學術政策研究立場。在世界各國,智庫與利益集團之間的界限是比較難劃分的,雙方都以最終影響政府決策為目的,但兩者不同的是智庫不代表某一特定選民說話。在美國,智庫機構中有的很清楚的為某一種意識形態服務,但這并不等同于傾向于某一政黨。
5、進行智庫機構改革,建立高效運行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
在智庫內部機構設置上,要明確以研究部門為核心,其余各部門圍繞研究、服務于研究部門的指導思想,為學者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在研究人員的配置上,要大膽啟用不同學術背景的綜合型人才,結合政界、學界和商界三大類型精英人才,實踐型與理論型人才并用,高級研究人員配備研究助理,充分發揮各層次研究人員的理論與實踐貢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如此最高級別的官方智庫,要充分開發并整理高級顧問和自身研究人員的個人渠道優勢,善于整合研究資源,加強與其他研究機構的合作。最終保證了智庫的研究成果與社會實踐的密切結合,也保證了思想研究與政治實踐之間轉換的可能性。
6、大力發展民間智庫機構
新時期,應大力發展民間智庫的獨特力量來補充政府官方智庫機構的政策建議盲點,充分發揮民間智庫與政府機構關聯性較弱、相對獨立的特點,承擔起批評與建構的責任。民間智庫可以針對當前的政策事態依靠民間智慧提出擺脫意識形態束縛的政策建議。因中西方社會結構形態的差別,中國民間資本無法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得到有效的釋放和發揮,因此中國的民間智庫機構始終因資金支撐問題而步履維艱。這就需要社會各界在開發民間智庫資金來源渠道的同時,不斷完善資金籌措和管理機制。
三、構建社會主義國家智庫的現實依據和現實意義
智庫,代表著國家“思想庫”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智庫的建立和源起有其自身獨特的現實依據。主要概括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
1、改革開放開始、冷戰結束之后,國內外政策問題日益復雜和技術化。多邊關系錯綜復雜,政府決策機構急需外腦補充,社會主義國家智庫作為政策決策咨詢機構首當其沖地擔當起政府機構智囊機構。 2、網絡時代的信息爆炸導致政府對信息壟斷的瓦解。中國普通百姓對政治信息有了多渠道、深層次的了解,由此而促使民間智庫機構對于政治經濟決策的深入分析,而因此對政策決策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3、進入社會發展高風險期,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社會主義中國在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人均GDP已于2008年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臺階。與此同時,政府規模和體積的膨脹和普通民眾對于部分政府官員的產生信心危機使得社會出現了諸多的不穩定因素。社會主義國家智庫在引導社會思潮、教育民眾、批評與建構政府行為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總體來講,社會主義國家智庫通過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的多元化政策思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集中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作用:
(1)時政問題分析與解構。智庫必須協助決策者深入分析公共問題的結構并且能夠深層次解答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比如針對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各國智庫需在金融危機的萌芽階段根據各項經濟環節分析提出全面的經濟發展預測,并對經濟形勢做出預警性判斷。政府決策機構需要依靠智庫作為第三方獨立學術研究機構來提供政策性的參考意見。
(2)提供穩妥議案,影響政府決策。智庫應當根據決策者的意圖和要求,提供全盤性的政策設計方案,已使得國家資源的有效配置,充當決策者的“外腦”。西方發達國家的“思想庫”皆以進行政策設計、提供政策方案為己任。大型思想庫經費充裕,資源豐富,能夠對范圍廣泛的內政外交、政治經濟問題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張,對決策者的影響力也比較大;小型思想庫資金有限,資源不足,往往只能專注于公共政策的某一領域或者某一特定方面。
(3)提供政策輿論思想,引導社會思潮。智庫的另一項主要功能是探求和形成新的政策思想。這些思想雖然短期內政治上未必可行,但經過長期反復地倡導,有可能逐漸為決策者所接受,并最終獲得足夠的擁護者以至立法成規。
智庫內的專家學者是研究社會問題的精英人物,它們的思想觀點對于當下社會思潮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思想庫既研究社會思潮,,又引導社會思潮。由于各國媒體機構通常不具備對重大政策進行獨立分析的能力,因此通常對于智庫內的研究成果有著較強的依賴性,經常在進行新聞報道和評論時借助于智庫的觀點和研究成果。一方面來講,各種類型“智庫”為媒體提供大量新穎的政策主張和思想觀點,而最終成為媒體的亮點;另一方面,媒體又成為各國“智庫”政策主張傳播的載體和主要推動者,起到放大或者縮小思想庫影響的作用。正是通過循環的聯動效應使得智庫的思想得以在社會群眾中廣泛傳播。
(4)儲備人才資源,政學界“旋轉門”。世界各國“智庫”的成立背景和研究人員構成有其獨特的共同屬性。智庫通過承接政府部門相關研究課題來實現自身研究型人才的歷練和培養,成為政策研究型人才及未來決策者的培養基地,同時他又是網羅社會各個階層精英群體的“俱樂部”,充當人才流通的“中轉站”;智庫機構既為前政府官員提供容身之處,又為新政府決策機構輸送儲備干部。在中國已有的高級別智庫當中,其組成研究人員有的就是“學而優則仕”的學界精英,他們在政、學兩界游刃有余、進退自如。“智庫”作為旋轉門,是一個人才培養和交流互動的平臺,必將在今后中國政治經濟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