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智庫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中國經濟時報:隨著《意見》的出臺,你認為接下來智庫,尤其是民間智庫的發展空間如何?怎樣的組織管理形式更適合未來民間智庫的發展趨勢?
王輝耀:從此次《意見》的內容來看,民間智庫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第一,《意見》提及“社會智庫”,是我國官方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 “社會智庫”概念,表現出對民營智庫存在價值的肯定和認可。
第二,民營智庫所面臨的注冊難、資金難、人才難、邊緣化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首先,解決“注冊難”:《意見》中特別指出,“由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規范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智庫的若干意見”。民間智庫一直存在注冊難的問題,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對民間智庫進行引導和規范。民政部是民營智庫的注冊部門,現在看來,在民政部門下一步將出臺的 “若干意見”中,注冊難問題將會被重點提及,并給出相關解決方案。
其次,杜絕“邊緣化”:《意見》提出“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立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決策咨詢服務供給體系”、“建立按需購買、以事定費、公開擇優、合同管理的購買機制,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等多種方式購買”等多項要求,將大大緩解民間智庫被邊緣化的狀況。
最后,緩解 “資金難”、“人才難”:《意見》做出了“落實公益捐贈制度,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個人捐贈資助智庫建設”的規定。這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捐贈文化的形成,讓民間智庫獲得“源頭活水”。民間智庫難以留住人才的難題,也將隨之緩解。
我認為,民營智庫不具有官方色彩,走國際化道路將更容易避免引起誤解。國際化是民營智庫未來極具發展前景的方向。
世界上頂尖智庫在管理上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非營利機構式的資金運作,盈利機構式的激勵機制,這點上民間智庫可以借鑒。此外,其科學、系統的研究方法,強大的媒體傳播能力和國際化的研究視角,最值得我國學習。再者,扁平化管理更有利于民間智庫。
中國經濟時報:業界內外都在強調智庫的獨立性,如何判斷一家智庫是否獨立,對民間智庫來說如何保證其獨立性和公平性?
王輝耀:判斷獨立性是看智庫是否有明顯偏向某一個或幾個利益相關者的傾向,是否替他們說話。獨立性不以官辦民辦來劃分,也不能單純以資金來源劃分。但一個智庫要保證獨立性,與政府保持一定的“距離”,即脫離行政體系上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是十分必要的。資金來源的多元性也有助于保持智庫獨立性。
中國經濟時報:智庫被譽為政府的“外腦”,那么政府與民間智庫之間如何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王輝耀:一般來說,公共決策的過程是這樣的:智庫——政府(行政當局)——媒體——政策出臺。智庫在決策開始之時就參與其中,發揮其獨立性、專業性的特性,影響、引導社會輿論,促進決策的科學化與可行性。
政府與民間智庫發生互動,就需要在政策研究階段,通過競標等方式,形成合作關系。一方面,民間智庫需要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公開研究所需的信息,讓智庫充分展示研究能力,保證智庫的選拔、審核過程的公平度、透明度。
中國經濟時報:當下新型智庫建設成為熱點,目前還缺乏哪些機制為此保駕護航?
王輝耀:除人大、政協和民主黨派之外,應建立更多民間智庫建言獻策渠道。民間智庫參與公共決策,可以促進我國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民間智庫可以為中國智庫市場引入競爭,中國需要發展一批保持一定獨立性、民間性與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智庫,從而為中國的發展帶來實質性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