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將理論形態與現實實踐融合貫通,使科學理論直接變成群眾手中的銳利武器,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真理就是事實和邏輯。真蘊含理,理寓于真。理論的生命力在實踐中。只有經過人民群眾的實踐將理論和實際貫通,才能知道理論正確不正確,管用不管用,才能發揮理論的作用指導實踐,也才能使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新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問題導向,將“官方”話語系統與民間話語系統打通,用群眾語言同群眾說話,將思想理論與現實實踐直接貫通,將黨的理論聯系實際學風運用到一個新境界。
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一句話溫暖了億萬國民。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系列工作措施;簡政放權、公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快農業現代化、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舉措,樁樁件件都是為著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在總書記心中,人民占據最高位置。因為他的心始終與人民群眾連接在一起、跳動在一起,所以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字字句句直入人民心中,都是人民群眾心聲的反映;因為他所倡導、部署的各項事業都是為人民謀福利的,都是為人民主持公平正義的,因此他能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變為億萬群眾自己的事業,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文件語言變為人民群眾可親可用的行動指南,從而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向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的思想最鮮活,群眾的語言最生動。深入群眾,就來到了智慧的大課堂、語言的大課堂,我們的講話、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體現群眾意愿,讓群眾愿意看、看得懂,愿意聽、聽得進。”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籌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首先要把黨的大政方針、戰略部署宣傳給人民群眾,要讓廣大群眾聽得進、看得懂、愿接受,這就必須提高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動員力。要讓廣大干部群眾對學習理論和政策如饑似渴,對掌握理論和政策如獲至寶,就必須下大氣力轉變長期以來反復發作的“黨八股”文風,說讓百姓聽得進去的話,寫讓百姓看得懂的文。習總書記對改進文風早已大聲疾呼,在十八大前就把改進文風與轉變作風結合起來,倡導“短實新”的文風。從“打鐵還需自身硬”到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從強調“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復”到提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從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提出“兩岸一家親”到“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從“我們的各級干部也是蠻拼的”“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總書記許多重要戰略思想都是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的話語表達,有時就是直接使用人民大眾習慣的諺語、俗語甚至順口溜。
總書記的講話方式、話語風格,贏得了人民群眾廣泛的認同、贊美和響應,許多語錄成為老百姓的日常話語,張口就來,從而使他的思想理論直接變成了大眾化觀點、大眾化語言。習總書記的話語體系是與人民群眾的話語體系相一致、相貫通的。人民群眾就是從總書記的親民話語中感受到他的親民思想、愛民情懷。
習總書記的講話堅持問題導向,總是直面現實,回應實踐的呼聲和現實的挑戰,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他的講話回答群眾的疑問,破解群眾的疑惑,抓住矛盾的實質,直指問題的要害,讓聽者覺得就是針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講的就是大家心中想而口未言的話,因此能夠抓住人心,引發共鳴。所以,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號召力、凝聚力不是強加給百姓的,而是來自人民群眾自覺自愿的響應與追隨。
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再一次證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習總書記的話語體系,將理論形態直接轉換為群眾的自覺實踐,縮短了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的距離,實現了理論形態與實踐形態的融合貫通,喚起了億萬人民“同心干”的巨大能量。習總書記鮮明、生動、獨特的話語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群眾觀,改進和創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學風、文風,生動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巨大威力,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