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進程中“唱響中國”
在破解難題、建構秩序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邏輯上會進一步向世人展示彰顯中國元素、樹立中國形象、唱響中國聲音、堅定中國自信的執政目標和行動框架:一是唱響中國夢;二是唱響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三是唱響中國話語。這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文本中有切實體現。
第一,唱響中國夢。到2020年左右,中國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后,中國發展應有一個新愿景,就是真正確立中國在世界中的強國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方面回應了上述時代需求;另一方面也向世界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有大擔當,有大追求。所謂大擔當,是指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直到17世紀,中華民族一直因其人口規模優勢居于世界大國地位;18世紀開始,人類歷史進入商品社會,決定國家實力的不再是人口規模,而是貨幣能否成為世界貨幣;由此,19世界,英鎊是世界貨幣,英國成為世界帝國;20世紀至今,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成為世界大國。中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關鍵在于人民幣能否成為世界貨幣。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從戰略上考量,采用“兩手抓”策略,一手抓人民幣與大國之間的貨幣互換;一手抓帶頭組建發展中國家的金磚銀行,逐步推動著人民幣戰略的實施。所謂大追求,是指在當前地緣戰略格局中,中國必須找到新的突破口,這就是“新絲路”戰略。環顧當前中國面臨的地緣現狀,我們有三個困境:東北方位,日本形同一只靴子,阻擋著中國這只大公雞(中國地緣形狀)的頭部;西南方位,印度形同另一只靴子,困擾著中國;中東部方位,美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地的軍事集結地帶,如同一把匕首,直插中國這只大公雞的胸部。上述格局意味著:中國戰略空間向海洋發展,一則很難,二則受遏制。由此,我們的戰略選項只能轉向亞歐大陸。如今,中央提出以高鐵技術為手段,建設新的絲綢之路,其核心構想就是:以未來的大川陜為基礎,向西聯通西亞中亞直到歐盟和英國,向北聯通俄羅斯。這就是新絲路戰略。
不難發現,新一屆中央正在通過兩個戰略完成對當前歷史使命的自覺擔當。前者,承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步驟,要在2020年左右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制度框架,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后者,立足于2021年新的歷史節點,瞄準2050年的第二個百年目標,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個30年的歷史進程中,打造一個新的歷史輝煌。
第二,唱響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為實現中國夢,注重從正面奮力唱響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國家治理現代化。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這四個方面反復提及,實際上意味著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起點上,要實現由大國成為強國的目標,必須積極唱響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國道路擔當“實現路徑”角色。無論是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首要根本問題,它關乎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今天,中國道路在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正因如此,新一屆中央不僅對中國道路的獨特優勢及其對實現中國夢的決定意義充滿自信,而且注重研究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
中國精神擔當“精神支撐”角色。中國精神,是指貫穿一切方面的文化基因,是文化層面的立國之本、興國之魂。它主要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實現中國夢,既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硬實力),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軟實力)。新一屆中央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質,就是既解決我們一些人的精神懈怠和價值取向問題,增強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力量,又要建設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并掌握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中國力量擔當“根本依靠”角色。實現中國夢,如何凝聚并充分發揮好社會各個階層和每個人的積極力量,如何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團結的力量,就成為新一屆中央治國理政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為解決這一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既強調要凝聚力量和匯聚社會正能量,主要包括政府力量、市場力量和人民力量;另一方面就國際而言,又強調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理念的新型國際關系及外交新格局,即注重多極制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掌握話語權。
國家治理現代化擔當“主體”角色。隨著中國社會結構轉型和力量轉移,必然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問題。從時間上看,這是繼中國“四個現代”之后的第五個現代化;從內涵上看,“四個現代化”是物質層面的現代化,第五個現代化,是制度和人的層面的現代化。如果說,“四個現代化”實現的是中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商業社會的轉變,那么,第五個現代化則要完成從傳統社會以“權力的權威和德治”為主導向現代社會以“法律的權威和法治”為主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轉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指“六位一體”(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制度建設)目標體系和制度體系的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指“三個梯次”的目標架構,即宏觀層面的治黨、治國、治軍;中觀層面的內政、外交、國防;微觀層面的改革、發展、穩定。三層之間,梯次展開,層層聚焦。
第三,唱響中國話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國話語體系,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中國話語體系主要包括話語基礎、話語核心、話語體系、話語方式、話語自信、話語傳播和話語權等七個層面。從廣義講,話語基礎主要包括中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從狹義講,指中國道路的中國意義和世界意義。話語核心是從話語基礎提升出來的本質和中國話語體系的核心理念。話語內容是從理論上講中國話語體系的基本內容,它主要包括中國話語體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話語方式就是“你怎么講讓大家受聽”,它主要包括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大眾話語和普世話語。話語自信就是“充滿自信地講”中國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等,講的就是話語自信。話語傳播就是“你的話語能傳播出去”。在2013年“8.19”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了話語傳播問題。話語傳播,主要包括誰來傳播,傳播什么,向誰傳播,用什么方式傳播,傳播要達到什么目的等問題。話語權是建設中國話語體系的最高目的,講的是定義權、解釋權、主導權和控制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