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應該說,互聯網企業迎來了發展春天。與業內普遍的喜悅相比,金建杭卻有種“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憂患,他提醒道:“今天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互聯網+最危險的時代。”他解釋說,這并非空穴來風,以前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自由發展起來,要感謝政府給予了很寬松的環境。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當全社會都去關注互聯網+的時候,反而是這些依托于互聯網、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發展變得不好的時候。
金建杭強調,當互聯網+起來、全社會都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認識到,互聯網+什么都可以,但是互聯網+絕對不能加傳統思維,絕對不能加既得利益,全社會要警惕弱勢群體的聲音。在他看來,互聯網加進來以后,以前覺得自己很有影響力的行業,都覺得自己成了弱勢群體。身處在互聯網+時代,面對未來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是弱勢群體,不去創新,不去變革,不去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三個月沒有新東西出來,就將被淘汰,任何一個地方的經濟是這樣,任何一個企業競爭也一樣。
“互聯網+面前不存在強勢群勢,所有人、所有企業都是弱勢群體,都要面對未來20億消費者新的變化,以及新的年輕人的一些變化,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金建杭認為,如果說國有國籍、互聯網有網籍的話,唯有如此,互聯網的網籍地位才能保住。
金建杭以互聯網+交通為例,認為如果說專車影響了出租車的生意,但想想當年汽車剛起來的時候,馬車把所有的路都堵住了,就會意識到,我們今天干的可能是同樣的事情。他指出,我們不能按傳統的交通思維去看待互聯網+交通產生的新業態和新服務。
聯系中國人到日本搶馬桶蓋,中國人1億人次的消費流到境外等現象,金建杭建議,必須給予中國消費者更多的關懷,去迎合、支持、扶持跨境電商的發展,而非像有的聲音說的那樣,跨境電商沖擊了大貿。整個社會都應對跨境電商直接面向消費者這樣的業態有一個新的認識。
過去,跨境貿易只有大企業才能玩轉,但有了互聯網之后,小企業也有能力把自己的商品通過B2B這種方式輸往境外,今天互聯網已經具備這種能力,任何一個小企業,甚至任何一個個人,通過這張網絡,就可以把商品和服務送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者手中。在金建杭看來,這正是互聯網人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即把每個人的能力提升得更好,“只有互聯網+時代才具備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