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美好行為的人越多,壞現象就越沒有市場
有些人對于我們今天的道德狀況做出了非常低的判斷,往往認為這個社會里除了物欲橫流和追逐金錢之外就一無所有了。這些思考和觀察當然有自己的理由和不少事實的根據。但今天的社會還是具有自己的美德的力量的,我們也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的例子。市場經濟其實并不是唯利是圖的,一個人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他可能會展現一種人性的光輝和燦爛。正像生活貧窮的人中會有許許多多有道德的和崇高的人一樣,生活比較富裕的人也未必是道德卑下的。貧窮的社會會有崇高的精神,富裕的社會也會有這樣的精神。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即使一些人難以踐行美德,但他們在談論社會風氣時,也常常對很多媒體中報道的壞現象感到激憤。這說明人皆有向善之心,只要社會形成更好的風氣,踐行美好行為的人越多,壞現象就越沒有市場。
這些選擇,一方面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所倡導的美德,如“平等”中就包含著家庭內的平等、對婦女的尊重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現代社會生活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傳統的美德在今天全球化的時代中也仍然是社會所需要的。中國傳統的文化在千百年的發展中,結晶出了自己的美好的價值觀,也提出了亙古不變的人文理想,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有豐富的智慧。像“愛國”這樣的觀念,既是傳統的中華文化中貫穿的精神,也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這些傳統美德都曾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今天弘揚這些優秀的傳統,讓普通人通過具體而微的生動闡釋,理解傳統精神的核心也是對核心價值的關鍵支撐。
讓千千萬萬“沉默的大多數”感受到核心價值的魅力
古語說:“尊其所聞則高明,行其所知則光大。”今天所需要的是讓普通人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從具體的生活實際中受到共同的核心價值的啟發,能夠將這些價值體現在自己的生活中。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探討和思考,還要共同的參與和踐行。讓千千萬萬“沉默的大多數”感受到核心價值的魅力,這就需要以更生動的形式、更具體的方式把價值觀傳播給公眾。此外,還需要社會在法治的基礎上,高度重視美德和倫理的教育,重視人格的養成和培養,形成一個好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