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對新形勢下推動“中印關系模式”的初步思考

2015-04-28 09:38 來源:《當代世界》  我有話說
2015-04-28 09:38:23來源:《當代世界》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三、推動“中印關系模式”主要切入點

  隨著經貿、政治和安全關系的深入發展,中印雙方需要協調處理的細節問題越來越多。要打造并向外推廣“中印關系模式”,兩國尚需做更多的基礎性工作。

  (一)淡化恩怨,準確定位和協調各自核心利益。

  中印是世界上少有的陸地邊界還未正式劃定的大國,邊界談判進程從20世紀80年代持續至今。邊界問題是西方殖民者遺留給雙方的包袱,成為不時挑動兩國人民神經的一根刺,也時常被外部所利用,牽制了兩國政府較多精力,對雙邊關系的發展仍將產生決定性影響。目前,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立場差距不小,解決該棘手難題不只需要高超的談判技巧和外交智慧,更需要兩國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和處理該問題,需要相互妥協的勇氣和引導輿論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國際環境的積極變化加以配合。考慮到該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兩國應在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縮小在邊界實際控制線問題上的認知差距、擴大兩國邊貿往來等方面多做些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武力解決邊界問題永無出路,唯有通過耐心、艱苦、互諒互讓的和平談判,才能最終形成一條清晰的、同時獲得兩國人民認可的友好邊界。

  (二)超越冷戰,賦予中印關系新的內涵和視角。

  如何理性看待對方發展壯大、坦然面對競合問題,將是發展中印關系的“常態性課題”。中印同步崛起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國際政治現象。近年來,印不同層級官員在不同場合強調,中印關系并非對抗性的“零和游戲”,并為全球和平、穩定和繁榮做出了貢獻;兩國貿易關系日益壯大,雙方在國際經濟秩序、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均保持密切磋商。誠如印前總理辛格所言,聯盟、遏制的舊理論已過時,印中是無法遏制的;兩國也不應該尋求相互遏制,合作的好處遠遠大于遏制可能帶來的任何假定收益。印中應該在平等和友好的精神之下與對方互動。

  但同時,中印在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存在競爭是不爭之實,亟需理性看待和妥善應對。積極的競爭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外在動力,不能以消極的態度對中印關系中競爭性。印前駐華大使拉奧琦曾撰文表示,“中印關系既復雜且有多面性,兩國的競爭與合作總是相互重疊,適當的健康競爭對兩國關系未必是壞事,反而可能會誘發更有意義的合作。”隨著印度崛起壯大、對外關系的發展和軍事力量的提升,部分中國人也認為印度給中方帶來了威脅和壓力,擔心印方試圖用武力解決兩國邊界問題、與美國勾連遏制中國等。但迄今為止,印度對外戰略出發點仍主要著眼于提升其國際地位、增強其戰略自主等正常考量,“向美西方一邊倒”并非“印度外交政策的DNA”,也不符合印國家利益。

  (三)務實合作,最大限度拓展共同利益基礎。

  中印應繼續落實達成的有關共識,在八大領域加強務實合作,包括基礎設施擴建及現代化、城市化經驗交流互鑒、制造業與服務業優勢互補、共同應對能源安全、合作應對糧食安全、聯手維護維護一個開放穩定的國際貿易體系、共同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協力維護基本穩定的全球秩序與和平的周邊環境。同時,中印應推動貿易、投資并進,實現平衡發展,早日啟動兩國區域貿易安排談判,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合作,促進中印兩大市場對接,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此外,雙方應善用各種契機,弘揚傳統友誼,擴大友好合作的民間感情和民意基礎。最后,繼續維護兩國在多邊領域的合作亮點,密切在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機制中的協調配合,共同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氣候變化、反恐、糧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維護兩國共同利益,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和立場。

  (四)雙多邊結合,構建多支柱的合作關系網絡。

  首先,冷戰后中印關系發展表明,高層互訪是推進兩國關系的利器,兩國需要保持制度化的最高政治層級互訪,保證各層級官員之間經常性交流,以有效防范戰略誤判和兩國關系變形。其次,兩國應善用邊界問題各種談判機制,采取建立邊界地區互信等措施,以最終劃定兩國邊界,同時保持邊界的和平與安寧。最后,中印間的貿易和其他經濟交往的增長是互利雙贏、可持續性的,從戰略高度處理兩國貿易摩擦問題。另外,隨著兩國影響日益擴大,雙方需要建立雙方海外利益的協調機制。兩國學術界、文化界的非對抗性對話以及民間往來的便利化措施,對雙邊關系的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迄今為止,中印已逐步確立了四大合作架構,即定期峰會和高層會議、軍事互信措施、邊界談判和相互貿易投資,但這四根支柱仍不足以支撐整個中印關系的更大發展,新的中印外交架構必須是一個深層次、多層面、環環相扣的,以便讓兩國政治領袖、官員、企業、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人士進行磋商和協調,建立戰略互信,確認和加強共同點,妥善處理出現的矛盾與分歧,促進雙邊及國際合作。

  (五)著眼長遠,培植成熟平衡的輿論環境與國民心態。

  由于歷史背景特殊和相互了解欠缺,中印關系極易受到媒體和公眾輿論的左右,情緒性波動是中印關系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在新興媒體和網絡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參與和影響中印關系的利益攸關方和行為體更加多元,中印之間的相互認知和民間感情很容易發生逆轉和變化。從印度國內輿論生態環境看,以聳人聽聞的新聞報道來炒作中印關系仍是印媒體運作“政治正確性”的潛規則。從中方看,中國媒體對印度的報道也愈趨多元,報道質量和層次也千差萬別,不時發生判斷失真、觀察失焦等問題。雖然兩國有關部門都已意識到這一問題,但要根本改變這種“認知鴻溝”仍需較長時日。要從根本上推動中印關系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增強兩國關系的抗震性和回旋空間,離不開客觀平衡的輿論環境和準確研判對方言行的思維習慣。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