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 王君琦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面對新常態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增強戰略定力。
保持戰略平常心,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
經濟發展增速換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尤其是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換擋再向低速換擋更是經濟發展的常態。從先發國家的成長經驗來看,全球僅有12個國家曾實現過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20年。新常態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本面,即增長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面對經濟發展增速換擋、方式轉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需要客觀看待、冷靜理性,保持戰略平常心。要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看到增速換擋、提質增效是規律、是大勢,在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情況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增強戰略定力,要有戰略清醒和戰略思維
戰略定力,是一個國家、政黨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面對新常態下的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增強戰略定力,一要有戰略清醒,經濟新常態下各種阻力和挑戰繞不開、躲不過,尤為需要“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沉穩,尤為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堅毅和“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不為噪音所動、不為雜音所擾。二要增強戰略思維,謀大勢,分清主流、支流,抓住要害和主要矛盾,科學施策。三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處理好當前和長期、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從制定宏觀政策、措施到出臺解決具體問題的工作方案,都需要準確地找出“短板”,據此劃定不可逾越的底線。在增強戰略定力的同時,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充分一些,把防范措施做得周密一些,使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征途上不跌跤、不熄火,實現增速平滑換擋。
新常態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中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新常態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是一個戰略預期,對此要信心滿滿。從增長潛力看,7%的增速實現的經濟實際增量依然可觀,2014年的中國經濟7.4%的增量部分就相當于一個瑞士。不斷推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為經濟發展和調整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回旋空間。從增長動力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非常充分,新動力不斷生長。從經濟結構上看,我國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不是“熄火”,而是“換擋”,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這個自信來自中國經濟增速處在合理區間和預期目標內、來自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來自中國經濟的強勁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