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以轉方式調結構引領新常態

2015-05-04 10:06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5-04 10:06:34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勞動力從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大規模流入城鎮和沿海地區,改善了產業結構,特別是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可以通過“比較勞動生產率”這一指標來觀察產業結構的變化。該指標是某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勞動力比重之比,可以綜合反映三次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差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口徑,2013年農業的就業比重仍然高達31.4%,而增加值比重下降到9.4%,由此計算的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仍然很低,只有0.30;而非農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為1.32。即使按照實際務農時間估算,農業勞動力比重降低為21.5%,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也僅為0.44,而非農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為1.15,非農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依然顯著高于農業。

  但應看到,隨著農業勞動力所占比重顯著降低,老齡化導致農村戶籍人口年齡升高,農業勞動力轉移速度逐漸減慢。甚至新增農民工數量很快將小于返鄉人口數量,導致城鄉勞動力逆向流動的局面。這將降低勞動生產率從而進一步降低經濟增長率。據預測,16歲到19歲的農村人口,2014年為3575萬人,到2020年將減少到3055萬人,凈減少520萬。事實上,外出農民工的年度增長率已經從2005—2010年的平均4%顯著地下降到2014年的1.3%。如果粗略地把16—19歲農村人口作為潛在的外出群體,其2014年以前的增長軌跡與外出農民工是一致的,但已于2014年達到峰值,預示著外出農民工增長將明顯減速。

  不過,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機會窗口并沒有關閉。許多人看到發展第三產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近年來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也的確在較快提高。但是,產業結構調整必須把握生產率導向原則。單純提高某個產業的比重,而忽略產業之間的關聯,忽略市場信號對結構調整的引導,就不一定能產生預期的生產率提高效果。例如,2013年第二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為1.45,第三產業則為1.22。如果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只是簡單的此消彼長關系,則總體勞動生產率還會降低,與結構調整的初衷南轅北轍。

  隨著結構調整進入到更深層面,資源重新配置可以進一步帶來效率提高。在一個行業內部的企業之間,生產率提高速度快、更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勝出,而生產率低下、創新能力弱從而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被淘汰,就能使生產要素得到優化利用,提高整個經濟的生產率水平,實現更快的增長速度。目前存在的各種體制障礙,如一些行業和企業因擁有壟斷地位,即使沒有競爭力也難以退出,新成長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門檻高、融資難融資貴從而難以進入、發展受限等問題,都妨礙著生產率的提高。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