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 熊光清
成熟的官員選拔機制使得官員必須“接地氣”
在西方國家,官員分為兩種,即政務官和事務官。政務官是指民選的或隨執政黨上臺而被任命的官員。由于政務官大多是由選民選舉出來的,所以理應直接對選民負責。事務官是指職業性的、處理具體事務的公務員。事務官通常在一個系統長期工作,不受執政黨變化的影響;并且一般不能牽涉或加入黨派,這稱作“文官中立”。
由于政黨需要通過選舉獲勝才能執政,政務官也大多由選舉產生或受被選舉產生的長官任命,因此,政務官必須有較好的民意基礎,能夠贏得選民的支持。如果在選民面前肆意妄為,橫行霸道,得不到選民支持,根本就不可能當選;即使由任命產生,也不會有哪個長官敢任命沒有民意基礎的官員,除非他愿意犧牲本黨利益,不想贏得選舉了。
美國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大致就分為政務官員和公務員兩種。通過選舉上臺的政務官員與上級官員盡管存在形式上的上下級關系,但不存在向上級負責的關系。例如:在美國,州長不是總統任命的,也不必聽命于總統。不過,州長必須關心選民的態度,選民也會關心他們的工作業績,并關注他們的道德操守。這些官員往往需要贏得選民的支持,而不得不在工作中勤勉認真,小心謹慎。
在國外選舉政治條件下,由于選票掌握在選民手中,一個政黨能否贏得選民支持,直接關系到該黨在議會中的席位數量,以及能否上臺執政。政黨的領袖、議員和政府官員都把加強同選民的聯系作為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日本自民黨經常請有經驗的資深議員現身說法,加強年青黨員對選民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法國是一個多黨制的國家,2012年,社會黨人奧朗德贏得總統大選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民意基礎,他們廣泛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爭取廣大選民的支持。
對于事務官,西方國家也注重把好入口關,注重挑選素質高、修養好的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并在進入公務員隊伍后,通過各種規章制度約束他們的行為,加強其職業精神。英國于1870年確立了以公開考試選拔國家公務員的制度。美國于1883年通過了文官法,并依法成立了文官委員會,全面推行通過考試選拔優秀人才擔任公務員的制度。日本也建立起了以公開考試制度錄用國家公務員的制度,并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考試制度。嚴把入口關,就避免了素質低、修養差的人進入公務員隊伍。
嚴密的權力監督體系限制了官員的肆意妄為
西方國家已經建立起了對公務員嚴密的監督體系,主要包括:內部監督、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并且,體制內監督與體制外監督緊密配合,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的監督網絡,從而使得公務員的行為得到約束和規范,不可越雷池半步。
不少西方國家對公務員的公務行為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并有嚴格的內部監督機制。美國建立了一套較為健全的監督體系。在美國,行政部門的內部監督主要包括行政監察、行政復議和行政審計等制度。為了防范過大的政府權力對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美國還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實行高度分權,除設立50個州外,其地方政府被劃分為數以萬計的市政機構,并實行高度自治,民眾通過選舉制度、聽證制度以及重大事務的決策權等方式,對地方政府實施有效監督。法國對公務員行為的監督主要由人力資源部駐各部的紀律檢查委員和行政行為實施人的直接上級共同承擔,如果行政行為違法,上級要負連帶責任;公務員的行為超出了行政監督的范圍或者觸犯了刑律,由司法部反貪總局駐各部的監督員負責調查,由駐部檢察官向民事或刑事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