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大家談
社科院專家:我國推一帶一路并非推翻現有國際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 張蘊嶺
“一帶一路”構想著眼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體現了中國對和平發展的追求。它是我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踐行合作共贏理念的大戰略,因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加以認識,從區域和全球的視野來審視,從長遠的發展來規劃。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需要,也是加強與外部世界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需要。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通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踐行和平發展的承諾,以合作共贏的方式承擔更多的責任義務,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推翻現有的國際體系,而是為世界經濟體系的調整與發展創建新機制,也就是說做增量貢獻。
“一帶一路”是大戰略
看看地圖就會明白,中國為什么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地緣連接的亞洲大陸,延伸到歐洲大陸,沿陸海洋地帶與亞洲、非洲連接,同時,也經過南海與南太平洋地區連接。讓通往這些地區的陸路、海路暢通,推動這些地區的發展,中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延伸與發展空間。
“一帶一路”是整體大戰略,兩個框架相輔相成,但也同時各有側重。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我國打開通向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陸上通道的大門,與沿線國家一起創建新的發展動力,有助于實現我國東西南北開放發展的均衡格局。中國的對外開放先是從沿海地區開始的,以推動沿海地區的開放發展為重點。通過開放引進,參與國際分工,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實現了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盡管后來我國制定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但是,沿海和內陸的開放發展環境差別還是很大,格局很不平衡,內陸,特別是西部的開放仍然受到制約。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吸引資源向中西部轉移,同時,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共同規劃與建設,拓展新的開放發展空間。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深化我國沿海開放,建設海路連接地區合作發展的新戰略。如今,海路是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重要通道,大部分的貨物進出口,以及資源、能源進口主要通過海路。因此,保證海上航道暢通與安全對我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同時,中國推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還有更深刻的含義。它之所以被冠以“21世紀”,就是要區別于以往的以追求霸權為宗旨的海權論,構建開放與共享的海洋新秩序,突出發展、合作與共贏,把海上通道建設與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從更深的層次上來認識,“一帶一路”是中國作為上升大國堅持走開放、發展、合作與共贏道路的體現。中國的GDP總量已經居全球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中國必須向世界回答如何踐行和平發展承諾的問題。中國提出不走傳統大國的崛起之路,不爭霸,不稱霸,堅持和平發展,但許多國家可能不相信,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就是要通過多種手段平衡中國的。中國借用絲綢之路這個詞,意在表明要弘揚古絲綢之路那種“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路精神。
“一帶一路”需要共建
對外部世界來說,“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一個倡議,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也不是中國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這個倡議由中國提出,但需要大家共同協商,共同設計,共同參與,共同建設。
建設“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是重點,實現互聯互通是關鍵,創建產業園區,構建產業鏈是亮點;同時,“一帶一路”建設遠不止經濟領域,也包括政治、社會、文化、教育和安全,打造的是全面和深度融合,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起步于現在,但是一個長期合作的進程。在共商、共謀、共建的過程中,中國與沿線國家會逐步發展起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新關系。由于“一帶一路”建設會為當地發展創造條件,惠及當地民眾,這樣,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關系會得到深入發展,從而使得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關系得到深化。
建設“一帶一路”,特別是“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發展中國家缺少資金,形成發展的瓶頸。因此,中國大力推動新的融資機構的建立,一是在雙邊的基礎上,建立專門的基金,中國提供資本金,比如絲路基金;二是推動建立合作型融資機構,比如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下建立金磚銀行,建立專門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亞洲基礎設施銀行(亞投行)。亞投行得到“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的支持,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一起籌備。亞投行既是對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補充,也是在新形勢下融資機構的創新。成立亞投行,盡管美日反對,橫加阻撓,還是進展順利,這映了大勢所趨,表明“一帶一路”建設得人心。
“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是我國周邊地區。周邊地區不發達,周邊形勢就不穩,我國與各國的關系也難處,我國自己的邊疆地區也發達不起來。我們與周邊國家相鄰而居,習近平主席提出發展周邊關系的“親誠惠容”新理念,“一帶一路”是很好的實踐。周邊是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依托區,要通過合作讓周邊國家發展起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形成命運共同體。
就國內而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是西部和沿海省份的事,全國各地都是直接的參與者,因為是舉國戰略,構建的基礎設施網絡貫通東西南北,開拓的市場面向所有的企業。因此,要積極進取,主動參與,尋求機遇,發揮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