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為了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我國將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余愛水少將認為,共產黨的引領、國共共同對敵、發動人民戰爭、世界統一戰線是70年前中國抗戰勝利的原因;日本的失道寡助、戰略大錯、殘忍至極、遠征無依注定其失敗的必然性。他認為,只有擁有超強的意志、超強的重器、超強的國力、超強的治理、超強的合作,才能永遠保持勝利。
近日,余愛水少將將他關于“中國為什么勝利,日本為什么失敗”的研究之作投書光明理論,授權光明網首發,以饗網友。
作者: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少將 余愛水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抗戰勝利已經過去70年,但是這段特殊的重要歷史不可忘記。紀念抗戰勝利,就是為了始終牢記和更加深知這段歷史,不要忘記那場戰爭給中國、給世界帶來的巨大災難和用無數鮮血生命、極大代價換來的勝利成果,不斷提醒國人和世人警惕歷史悲劇重演,充分看到戰爭威脅依然存在,充分做好防范戰爭、打贏戰爭的準備,使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得到維護鞏固,使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順利實現偉大復興。回顧70年前的抗戰勝利,我們感慨萬千,不禁要提出兩個特別重要的問題:中國為什么勝利?日本為什么失敗?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深刻總結起來,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在這場偉大斗爭中,中國必然勝利,日本必然失敗。
一、中國為什么勝利
距甲午戰爭失敗50年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什么能實現如此之大的逆轉?主要在于:
共產黨的引領。從“九一八事變”后,共產黨就始終站在了抗日大軍的最前列,高高舉起抗戰旗幟,宣傳發動群眾,向日寇吹響沖鋒號角。在東北抗擊日寇的斗爭中,做了大量宣傳組織工作,成為東北抗日的主心骨和堅強領導,共產黨始終與抗日聯軍同在。在“七七事變”后,又是共產黨最先發出全面打響抗日戰爭的最強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一致抗日。八路軍發動的平型關戰斗,是中國抗戰開始后取得的首次大勝利,有力地打擊了漢奸親日派的“抗戰必亡”、“戰不如和”的謬論,推翻了日寇不可抗拒、無法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斗志,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心。在日本對國民政府實施“桐工作”,也就是政治攻略,誘使國民政府、國民黨軍隊妥協投降的關鍵時刻,共產黨發動了百團大戰。這一重大戰略行動對國民政府產生了強烈震動,使他們清醒過來,完全打消了妥協投降的念頭,堅定地投入到抗戰之中。日本侵略者之所以能夠踏上中國的國土,從局部挑釁、局部戰爭逐步擴展到對華全面戰爭,重要原因就是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綏靖政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理解認識也相當不夠,使得中國長期處在孤軍奮戰的狀態。在如此嚴酷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共產黨起著中流砥柱作用,對全國各民族、各黨派,也包括國民政府、國民黨軍隊,起著指路明燈作用。特別是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論持久戰》的光輝著作,對抗日戰爭的形勢、走向、結局及戰略戰術進行了極其全面、深刻、科學的分析闡述,作出了一系列科學判斷和論斷,成為照亮中華民族抗日征程的一座燈塔。這篇著作被刊發廣泛傳播后,無數仁人志士、中華兒女從中受到巨大鼓舞。從此,更加覺醒、覺悟、振奮起來,樹立了抗戰必勝、日本必敗的堅定信念,煥發出與日寇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持久戰成為廣泛的共識和對日抗戰的核心戰略。雖然中國政府是國民政府,國民黨在臺前,但共產黨起著民族脊梁的作用,支撐起中國抗日的精神大廈。如果說沒有共產黨的存在和引領,抗日戰爭將走向何處,中國將是怎樣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
國共共同對敵。面對占有絕對優勢裝備的日寇,曾經一盤散沙、長期處于內戰狀態下的中國人清醒地意識到,如果沒有全國全民族的大團結,要想取得對日斗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共產黨的強力推動下,國共兩黨走向合作,共同奔赴抗日戰爭的最前線,相互配合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國民黨勇敢地擔負起正面戰場的作戰任務,成為日寇緊盯的主要目標、主要作戰對手,國民黨軍隊同日軍在正面戰場進行了大規模作戰,積極發揮航空兵和精銳部隊的優勢,打了一系列漂亮仗,殲滅了大量日軍,消耗了日軍武器彈藥,牽制了日軍主力。共產黨則在敵戰區開辟敵后戰場,采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頻繁發起對日寇的襲擊,造成日軍腹背受敵,無法集中兵力在正面戰場作戰,大大削弱了其在正面戰場的作戰能力。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戰場上創造的一系列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典范,對抗戰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從一定意義上講,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國共合作的勝利。沒有雙方的共同努力,這場戰爭的勝利也是不可能的。近代以來,中國因分散而衰,因團結而興。國共兩黨的緊密合作,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兩黨的分離、內戰,也曾經給中國造成了太多的損失,丟掉了諸多戰略機遇,并且我們還在吞食著這一苦果。國共合作,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才是中國實現復興偉業的唯一正確選擇。我們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這一重要時刻,回顧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曲折發展歷史,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不得不喚起炎黃子孫對中華大合作、大團結的熱切期待與共同行動。如果是這樣,我們將會更好地鞏固已經取得的勝利成果,并將把勝利保持到永遠。
發動人民戰爭。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發明。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是共產黨與生俱來的特質和本領。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普通民眾往往只能是無奈無助,任人宰割。但他們中孕育著無窮的力量。在共產黨主導下,國共兩黨共同打響了抗日救亡的宣傳戰、動員戰,把工作做到學校、工廠、農村,做到海內外,喚醒了全國各族人民,激發了他們的抗日激情和斗志,吸引了各民族、各黨派、各團體及宗教人士,共同投入到抗日戰爭的偉大斗爭中來,紛紛出錢出力,許多民眾勇躍參軍、直赴戰場。特別是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占區發動人民群眾實施游擊戰,地雷戰、地道戰和鐵道游擊隊就是由民兵和老百姓組織的對日作戰方式,是典型的人民戰爭。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和后期,一時間敵占區到處都埋滿了地雷,都埋伏了民兵武裝,人民戰爭對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慌和壓力,使他們不敢輕易出動,只能蜷縮在營地,大大壓縮了日軍活動的空間, 使其行動無法推進。持久戰的思想正是基于本土作戰和深藏在其中的巨大人民戰爭潛力而作出的戰略判斷、戰略決策,在持久戰和人民戰爭面前,日軍感到萬般無奈、無計可施,只能等待失敗的到來。在有著人民戰爭優良傳統的國度里,任何強大的敵人只要他們踏上這片土地,都將是有來無回。這就是抗戰勝利70年來再也沒有任何敵人膽敢侵犯我國領土的奧秘所在。
世界統一戰線。中國是最早打響反法西斯第一槍、開辟反法西斯第一戰場的國家,始終站在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前列,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貢獻。特別是阻斷日軍與德軍、意軍產生直接聯系,把日本陸軍主力始終牽制在中國戰場、亞洲戰場,防止日軍北上進攻蘇聯,使蘇美英能夠集中力量共同抗擊德、意法西斯,為他們在西部戰場取得勝利起到了遙相呼應和重要支持作用。盡管美英蘇在二戰前期采取的是綏靖政策,對日軍的侵華行動表現為妥協退讓,只是在道義上給予中國支持,而在實際行動上支持不夠,造成日軍對華侵略由局部戰爭發展到全面戰爭乃至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但以太平洋戰爭爆發為節點,世界很快形成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統一戰線,東西方戰場反法西斯力量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美英蘇等大國、強國和共產國際、海外華人華僑都給中國許多物質援助。僅美國根據《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到抗戰結束前,就對華租借總額達八億四千五百多萬美元。特別是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先后投下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空前震撼,加速了日本的失敗。此時,蘇聯在取得對德作戰絕對勝利后,又從中國東北對日本進行了直接的作戰,使日軍陷入四面楚歌之中,成為強弩之末。所有這些,則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抗戰的勝利既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只要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任何侵略者都會被徹底消滅。鞏固二戰成果,就要鞏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絕對不能讓法西斯重新抬頭、卷土重來。如果是那樣,將是整個世界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