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就要鍥而不舍地抓作風反腐敗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政治生態好不好,有兩個直觀標尺:一看黨員干部作風好不好,二看有沒有腐敗問題。現實中,一些干部腐化墮落,往往始于思想和作風滑坡。凈化政治生態,就要敢于正視問題,“小病”“大病”一起治,治療和預防一起抓,堅持不懈地加強作風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斗爭,更好地激濁揚清、懲惡揚善。
作風建設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切入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采取有力舉措深入整治“四風”,剎住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解決了不少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但不正之風的病原體并沒有銷聲匿跡,對于不少人來講,作風問題還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還遠未形成。要牢固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思想,保持常抓的韌勁、抓長的耐心,防止解決了的問題出現反彈,防止糾正了的歪風出現變種。要持續抓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任務的落實,及時發現和解決干部作風出現的新問題,為形成良好政治生態提供新的動力。
根據黨中央部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已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展開,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深化,是優化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目的就是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再添把火、再加把力,著力解決“不嚴不實”問題,把作風建設好態勢保持下去。這項專題教育不是一次活動,而是把專題教育融入領導干部經常性學習教育的一次探索實踐。要把握常態化教育的特點,注重經常性教育的要求,把專題黨課、專題學習研討、專題民主生活會,與“三會一課”、中心組學習、年度民主生活會更好結合起來,推動經常性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總之,要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變成清除思想灰塵、匡正干部行為、凈化政治生態的過程。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還要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猛藥去疴、重典治亂,“老虎”“蒼蠅”一起打,查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凈化了黨風政風,匡正了社風民風。要堅持嚴懲與預防兩手抓,既懲貪去腐、除惡務盡,又防微杜漸、標本兼治,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要以反面案例警示人,以先進典型激勵人,引導黨員干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不斷培厚涵養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六、領導干部要做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表率
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就要從領導干部抓好。對政治生態出現的問題,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因素,但根本上還要從領導干部身上找原因。所以,在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上,各級領導干部都應有高度的自覺,都應身先士卒、盡到責任、做出表率。
領導干部做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表率,要堅持從自身做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的要求,打牢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要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恪守從政之德,老老實實做人,不做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兩面人”。要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既防止為官不為,又防止為官亂為,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當前,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及時完善工作措施,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領導干部的榜樣立起來了,廣大黨員干部就會跟著學,好的風氣自然就會形成。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共同行動。良好政治生態重在涵養,“人人是環境,個個是生態”,只有大家都來動手、都來耕耘,才能形成風清氣正的大環境。要引導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強起來,認真履行黨員的責任和義務,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在社會上釋放正能量;引導黨員干部在作風上強起來,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想萬家燈火、念百姓憂樂,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增進同群眾的感情,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引導黨員干部在精神上強起來,多一些責任擔當,少一些等待觀望,始終保持蓬勃向上、昂揚奮發的精氣神。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劉云山2015年5月13日在中央黨校2015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