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鄉政不可怠 鄉業不能衰

2015-05-18 09:10 來源:北京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5-18 09:10:03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寶貴的支農資源自上而下轉移常面臨“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境

  主持人:在我們這個農民仍占主體地位的國家里,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農村基層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賀雪峰:現在的許多基層組織沒有能力,基層治理缺少活力。有學者曾說,政府不僅要有辦大事的能力,而且關鍵要有辦小事的能力。問題是,小事很瑣碎,且小事很復雜,只是按自上而下的標準化要求來辦全國不同地區農村的小事,這樣的標準化要求就一定會鬧出很多荒唐的笑話。但是,如果不按標準化的要求向下轉移資源,而允許地方依據實際情況調整,地方就可能亂來,將國家寶貴的支農資源用到與農無關的地方去,拿去打造政績工程,甚至貪污掉了。這樣,在國家資源自上而下的轉移中,就面臨著“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境。

  現在的資源下鄉體制缺少對農民的動員,缺少農民有效的參與。資源下鄉是在為農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是在做慈善,而沒有變成農民自己的事業,尤其沒有變成農民群體的事業。沒有對農民的動員,農民缺少參與渠道,農民在具體的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向村社組織求援,村社組織無力或不愿回應,農民就成為了一盤散沙。一盤散沙當然不可能有建設性的力量。

  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活力,需村社集體主動回應農民需求

  主持人:該如何提升鄉村治理的能力和活力?如何讓國家、村社集體和農民都得到益處?

  賀雪峰:在面對農民共同的生產生活困難時,村社集體的出場十分重要,因為村社集體是代表共同利益的。村社集體回應農民的需求,農民就會對村社集體有信任與支持。村社集體越是能夠回應農民的需求,農民就越是信任村社集體和支持村社集體,村社集體也就越是有能力。這是一個正反饋。

  村社集體與農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需要有一個具體的通道,這個通道就是通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來動員農民,讓農民參與,讓農民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偏好,從而形成強大的農民的共同利益與意志,然后村社集體直面農民的需求,回應農民的問題,觸及農民的利益。當然,現在的問題是,許多村社缺少回應農民需求的基本資源。因為村社集體大多是空殼,甚至負債累累。

  如果國家能將一些資源轉移進入村社,而不是全部通過具體項目下鄉,則村社集體就可能掌握一些公共資源,再通過動員起來的群眾和他們表達出來的訴求,形成自上而下的資源與農民自下而上的需求在村莊層面的對接,這樣一種對接,因為可以解決農民共同的且強烈的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觸及到了農民真實的切身的利益,將爆發出巨大能量。這樣一種對接就是當前中國資源下鄉背景下基層治理的活力之源。

  不同于村組和宗族的理事會的出現,也許是一種新趨勢

  主持人:一號文件還指出,要“依靠農民和基層的智慧,通過村民議事會、監事會等,引導發揮村民民主協商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這也就意味著在村組之外,還可以有別的組織形式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作用。在鄉村治理實踐中,有哪些組織可以承擔起治理鄉村的重任?

  林輝煌:在農村,除了村組組織,還可能會有宗族組織和一些興趣團體在關注和議論公共事務。目前,還有一些村莊自發成立了理事會,推動當地公共事務的開展。閩南地區的新村,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新村隸屬于某行政村,是閩南地區一個特殊的“自然村”。2014年,新村在不受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組建了自己的理事會,并力圖推動當地公共事務的開展。

  主持人:這種理事會與村組有何不同?其構成人員都有哪些人?

  林輝煌:目前理事會的成員有十幾人。理事會實行會員制,符合條件的村民都會被邀請加入,村民也可以主動要求加入理事會。什么樣的人會加入理事會呢?一般而言,加入理事會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對社區公共事務有較強的參與意愿,經常負責或協調紅白喜事,有一定的威信;二是有一定的家庭經濟基礎,生活水平處于中上水平,經濟不行的人,其影響力自然就低,而且他自己也不會有心思來參與公共事務;三是基本完成人生任務(指兒女均已成家),有較多空閑的時間。

  新村理事會是自發形成并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一種社會組織。首先,理事會不同于村組組織。理事會是村民自發成立、獨立運行的,不同于行政化的村組組織。其次,理事會不同于宗族組織。理事會試圖管理的事項超越了家族的范圍,關注整個自然村的公共事務。最后,理事會也不同于興趣團體。興趣團體雖然也會議論公共事務,但是并不會積極參與其中。

  主持人:既然已有村組組織,為什么還要成立理事會?如何看待這類理事會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作用?

  林輝煌:一個完全原子化的社會是沒有能力來承擔公共事務的治理責任的,因為公共事務本身具有極強的外部性,不可能通過個人來完成。當然,社會的組織化有多種方式,最常見的是由國家建構的行政化組織。另外,也存在內生的社會組織,比如宗族組織。理事會介于兩者之間,既具有建構性,也具有一定的內生性。

  在新村,行政化的村組組織相對渙散,而且公信力不足,與村民基本上沒有什么關聯。而移民社會也使得新村的宗族力量比較分散,無法形成籠罩性的權力結構。因此,在解決新的社會問題時,理事會這種中間形態的社會組織就顯得很有必要。

  實際上,新村正是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因而,自發生成、自我管理但不排斥行政權力的理事會的出現也許是大勢所趨,特別在經濟發展較快的農村更是如此。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