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反科技”換不來個人自由

2015-05-18 09:25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5-18 09:25:27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大連理工大學哲學系主任 王國豫

  “科技成癮”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雖然還沒有像酒癮、煙癮、毒癮那樣引人關注,但許多人的確已經離不開科技產品了。尤其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科技成癮”問題越來越嚴重。比如手機,它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移動電話,而是集通訊、金融、交通、攝影、閱讀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設備,許多人一刻也離不開手機。毫無疑問,手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方便,但人們也極易在不知不覺中對手機上癮。類似的“科技成癮”問題還有不少。換言之,科技產品不僅能為人提供自由,也可能成為控制人的工具,葬送人的自由。于是,當下有人提出要拋棄以新媒體為代表的科技產品,回歸簡單自由的生活。這樣的“反科技”主張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現實。

  事實上,現代科技一直具有兩面性。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核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生活的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科技在帶給人們日益方便、舒適的現代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大量人類始料未及的后果。人們開始擔心科技有可能從“福音”走向其反面,甚至成為“災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要擺脫科技的控制,回歸簡單的生活,重新找回自主與自由。

  然而,簡單地通過“拋棄電子設備”或抵抗科技產品來“反科技”,不僅不可能使人們真正回歸簡單自由的生活,而且不可能真正達到喚醒人們理性運用科技的目的。就像19世紀初爆發在英國諾丁漢地區的盧德運動,雖然搗毀了機器,但并不能換來工人的解放,因為造成工人失業、生活困苦的根源并不是機器(技術)。機器(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是勞動者與勞動對象之間的中介,只是人的活動、意志的載體而已。可以說,技術創造的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如何實現、導向哪里,是與整個社會系統密切相關的。主張“反科技”的人實質上與崇拜科技的人一樣,都是把科技或者說科技產品神化了。不同的是,前者認為科技將毀滅我們的生活,而后者則以為科技能夠拯救人類。今天,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新媒體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是以往任何時候所不可比擬的,一廂情愿地“反科技”并不現實。要想防止人們陷入對科技產品的依賴而難以自拔,防止科技超出人類控制甚至主宰我們的生活和世界,關鍵是形成正確的科技倫理。

  科技倫理以對科技的目的、手段、應用范圍以及對科技與人和自然關系的反思為宗旨,以期尋找和構建負責任地發展科技的倫理框架。有了正確的科技倫理,面對“科技成癮”就能進行辯證分析,而不是簡單地“反科技”或主張拋棄科技產品。從現實情況看,盡管科技最直接和最簡單的表現形態是科技產品,但科技并不等于科技產品,還包含人的活動即人生產、使用和消費科技產品的活動,因而是一種社會行為。科技作為人認識世界和自身的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和科技是一種共存的關系。因此,面對“科技成癮”,重要的不是拋棄科技產品,更不能“反科技”,而是需要科技理性,即正確認識科技的作用及其限度,使人們樹立自主意識,“使人走出自己所造成的蒙昧狀態”。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