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高鴻鈞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開闊了法治格局、豐富了法治內涵、拓展了法治外延。法治是規則之治,沒有規則就無法治。在法治下,所有人都應遵守規則,不允許任何人處于規則之外或凌駕于規則之上。法治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統一,需要多方面力量推動實現。
法治經濟。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市場經濟是自由交易經濟,但市場交易有效有序進行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法治。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公平競爭和有序博弈,市場經濟才能健康發展。公平競爭就應有規則,有序博弈就須有程序。在現代社會,這些規則和程序主要以法律的形式存在。就此而言,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法律明確界定和有效保護產權,務使有恒產者有恒心,不斷擴大再生產;法律保障交易安全,促進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增加經濟總量;法律規范市場秩序,有效防止霸王條款和劣幣驅逐良幣,維護市場健康運行;法律抑制市場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防止贏者通吃,救濟困難群體;法律公正地解決糾紛,防止市場變成叢林世界。法治經濟是法治的第一駕馬車,推動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倡導能動司法,維護司法公正,促進法律服務業發展。
法治制度。法治制度的基石是憲法。現代國家以憲法為起點,沒有這個起點,國家政權就缺乏基本法律基礎。樹立憲法權威,就是要求任何人都必須服從憲法。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統一,確保法律具有正當性,從而有效整合社會。法治與民主密不可分,法治只有得到民主的滋潤,才能根深葉茂、有效運行。反過來,民主只有在法治的架構內才能有序實施、持續發展。公民只有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如選舉權、知情權、監督權,民主才能生機勃勃。法治制度的關鍵是制約公權,就是以法律制約權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任何一種權力都無法凌駕于法律之上,從根本上解決權力濫用問題。法治制度的保障是司法。司法是否公正,對法治至關重要。人們往往從個案中感受是否公正。司法審判的中立性和解決糾紛的程序性,有助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接受裁決結果,防止糾紛群體化和沖突組織化。此外,司法制度的確立和運行,可以維護憲法權威和法治統一。可見,法治制度這駕馬車,主要是形成社會秩序、規范權力運行、保護公民權利。
法治文化。文化的深層因素是道德觀念和倫理價值。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植根于特定民族或國家的歷史傳統。一般說來,沒有合適的法治文化,法治經濟和制度無論多么健全先進,都無法有效運行。法治文化涉及法律信仰,法律不被信仰就形同虛設。從國外移植的法律制度,如果缺少法治文化支撐,就會水土不服,無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法律文化資源,如“民貴君輕”的民本主義、“法不阿貴”的平等觀、“伐放暴君”的反抗專制精神等。對于這類法律文化,可以進行轉化和升級,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對傳統法律文化加以提升和發揚,有助于在民族文化基礎上形成現代法治文化。這種法治文化具有本土文化血脈和話語根基,易于得到人們的認同和信仰。法治文化這架馬車,主要解決法治運行的價值基礎問題,培育全社會對法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