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里巴巴副總裁 涂子沛
編者按 今天的互聯網,正在從“人人相聯”向“物物相聯”邁進,即通過萬物相連,滲透進入各個產業,產業互聯網呼之欲出,也意味著各行各業如制造、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都將在未來20年被互聯網化。這將極大提高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效率,拉動GDP的增長。
萬物互聯深刻改變世界
當下,正是向產業互聯網邁進的轉折點;萬物相聯是通過互聯網和傳感器實現的,硬件的發展正呈現微小化、移動化和消費化三大趨勢,各種傳感設備不僅可以做得很小、很便宜,還可以隨身帶著走,這些微小的設備可以裝備到全世界各種物體之上,包括機器、電器、人體、動物、植物等等,它們收集這些目標的狀態數據,再通過無線網絡和其他的物體相互交換數據,形成一個“萬物皆聯網、無處不計算”的世界。
這其中,機器相聯將是傳感器的首要目標。人類在進入機器大生產時代之初,機器的效率在不斷提高,但到達一個臨界點之后,機器的效率就很難再優化了,也進入了一個停滯狀態,當機器和機器相聯、形成一個系統的時候,一臺機器的效率可能成為系統的瓶頸,一臺機器的故障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系統的復雜性使工程師常常顧此失彼,系統效率就更難以提高。但如果能通過傳感器監測機器的運行狀態,通過計算確認各類設備的良好程度,算準時間對設備優化和維修更新,就可以控制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減小由于意外情況帶來的損失。
全球最大的工業制造商通用電氣將這種運營效率的提高總結為“1%現象”。該公司經過估算指出,如果全世界的飛機引擎維護效率提升1%,全世界每年就可以節省2.5億美元;能源行業的發電設備每提高1%的效率,就可為全球經濟貢獻40億美元;而醫療行業效率如果提升1%,則可以幫助全球醫療行業節約630億美元。以此類推,全世界的機器只要提高1%的效率,就能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
目前,全世界大概有300萬個重要的、巨大的、日夜運行的機器,這些機器都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壓力、振動、旋轉的狀態下工作,這些參數都是重要的監測指標。此外,全世界還有上百億臺帶有微處理器的電器,未來都可以裝上傳感器,這些機器日夜不停地運轉、工作,可以想象,我們將迎來超級數據大爆炸的時代。
工業互聯網并不是遙不可及。通用電氣公司已經計劃在旗下大至飛機、小至激光手術刀等數萬種產品上都安裝傳感器,通過網絡將設備運行狀態數據實時傳至平臺,以監測優化這些目標的運行情況。2012年7月,通用公司投資1.7億美元在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市開設了一家電池工廠,16000平方米的廠房內安裝了10000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分布在各條生產線上,監控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氣壓、濕度、生產配料、能源消耗等條件,工廠的管理人員則通過隨身攜帶的iPad獲取這些數據,以便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監督和調整生產。
通過傳感器監測生產過程,還僅僅是工業互聯網計劃的一部分,通用電器的目標是:“讓每件產品產生記憶”——未來,產品在出廠前就植入了傳感器,記錄了它的生產過程,在產品抵達顧客、開始進入服務環節之后,傳感器將每時每刻都記錄產品的運行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和故障,通用可以快速地整合生產記錄、銷售記錄、產品運行記錄這3種數據,再通過分析確定原因。這些分析結果又將反饋到生產環節,以減少失誤。
除了工業互聯網,還有家居互聯網。各種家居用品,如電器、門窗,下一步都要連上互聯網,我們即將邁進一個智能家居的時代:你在辦公室里,可以調節家里電冰箱的溫度;你在下班的路上,可以控制電飯煲的開關,并關上窗戶、打開空調。甚至還有人體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可以監測我們的體溫、心跳、睡眠模式、熱量消耗等指標,還把數據上傳到云端,供醫生或者保健人員實時分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