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價值理念
主持人:剛才兩位專家談了機制體制創新的重要意義,那么,我省在這方面目前存有哪些制約因素?我們在進行新一輪機制體制改革時,應該遵循怎樣的價值取向?
郭愛民: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1+2”的布局(緊跟中央,聚焦影響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聚焦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郭庚茂書記提出,首先要貫徹中央精神,把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出臺的改革方案承接到位、落到實處,不能懸空。然后是結合河南實際,統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省;做好各項改革任務的銜接協調。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1+2”布局,符合改革發展規律,符合河南實際。在全面深化改革“1+2”布局的指導下,各方面的改革有效推進。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體制機制創新合力不足越來越明顯。專項改革分散到各專業職能部門,單兵突進,缺乏綜合配套,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的推進機制有待完善。
體制機制創新的難度越來越大。改革初期推進的都是淺層次的,比較容易的體制機制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的艱巨性、復雜性、風險性和推進難度都在不斷加大。
體制機制創新的成本越來越高。先易后難的漸進式改革所形成的既得利益群體,會成為新一輪體制機制創新的巨大阻力。另外,由于有些領域改革創新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到位,體制機制創新的效果往往與預期效應存在較大差距等,使體制機制創新成本越來越大。
谷建全:制度的核心是價值理念。體制機制創新的過程既是價值引領的過程,也是價值體系塑造的過程。上一輪改革主要以效率為基本價值取向,新一輪改革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這就需要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同時,豐富價值體系,形成和發展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和現代國家成長相適應的新的價值內核。因此,河南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也要從“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總體布局出發,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過程中形成完善的價值體系。
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要在強調效率價值的前提下,更多兼顧公平價值。以往體制機制創新更多強調的是效率優先,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河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新的一輪體制機制創新需要更多重視公平的價值取向。
在政治體制改革中,要在優化行政權力配置的前提下,更多地重視權力制約。以往的政治體制機制創新較多地注重權力的配置,雖然適應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專業化管理要求,但同時也出現了行政權力部門化和分散化,進而衍生出部門利益傾向。新一輪體制機制創新則需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完善。
在社會體制機制創新過程中,要在強化治理的前提下,更加重視社會正義。傳統社會管理以行政權力為樞紐,現代社會治理必須以正義為基本價值。新一輪體制機制創新要更加重視社會正義,逐步消除特權,形成基于起點公平、程序公平和結果公平的新的社會體制機制。
在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過程中,要在重視文化產業價值的前提下,更加重視文化的核心價值功能。以往的體制機制創新主要側重于文化的產業功能。下一輪體制機制創新必須將文化的價值功能上升到突出位置,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過程中,要在強調當代人價值訴求的同時,更加重視后代人的價值訴求。以往體制機制創新主要追求即期發展,下一步體制機制創新必須同時基于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價值訴求,構建從源頭保護,到治理、到追責、到修復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框架,以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