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挑戰:中產階級消退中國最大挑戰:道德滑坡
最后,我想說的是,中美兩國面臨最大的挑戰都來自自身,而非對方。
今天,美國民主碰到了巨大的內在挑戰。一是美國金融資本主義的力量,已經成為一種沒有制衡的絕對權力,用知識、技術設起了一個旁人無法進入的禁區,美國賴以成為立國之本的中產階級消退了。同時美國政治意識形態化,意識形態兩極化,產生了只能說“不”,不能說“是”的情況,被福山稱之為“否決體制”。
而中國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中,最嚴峻的,是出現了道德底線淪喪的現象。同時要警惕“權力使人腐敗,絕對權力絕對使人腐敗”。這一點對美國是如此,對中國也是如此。
中國和美國是兩個大國,兩國都有著極其崇高的道德期盼和追求:中國,中央之國;美國,山巔之城。中國和美國都被賦予了其他國家沒有也不可能被賦予的責任。中國和美國應該擔負起這種歷史賦予的責任。
嘉賓評論2010年后中美關系:再平衡的再平衡
黃仁偉
陳兼能夠在美國學術界占有一席之地,是上海學術界的驕傲。今天講中美關系,并沒有裝到一個理論籮筐,通篇一氣呵成,至少提到50個大事件,但背后邏輯非常清晰,故事背后都有觀點,這些觀點讓人思考,也是不斷被歷史所證明的,同時,他的思維兼具中國和美國特點,善于融會貫通。這些都讓我們見識了一個歷史學者如火純青的境界。
我補充一點,2010年以后,中美之間有三個情況出現,首先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要回來控制亞太這個舞臺,防止中國人主導;其次,金融危機后世界上的權力轉移加速,中國的財富迅猛增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緊緊跟著美國。現在美國GDP17萬億美元,我們是11萬億美元。世界上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中國;世界十大網絡公司,6個美國,4個中國。網民,中國當然比美國多。
中國最近的“一帶一路”戰略,加上亞投行,美國的盟國,除了日本都跑來參加了。所以2010年以后進入新的階段,我將之簡單稱為“再平衡的再平衡”。
歷史的新階段會提出新問題,但中美兩國能解決。因為兩國有共同點:都有很強的責任意識,都有自我修復錯誤的能力。所以中美兩國不會走到絕對的對抗上。世界很可能會出現一個中美合作維持穩定的世界秩序。
現場互動 打勝仗所付代價將使所獲利益歸零
同濟計算機系大一阮博男:美國依然占據技術優勢,比如人工智能,類腦研究,以及網絡控制,是否會可能產生新類似的核戰爭威懾?
陳兼:技術優勢和軍事優勢的爭奪是兩回事。第一,在人類歷史中,國與國發展關系當中,不均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總會有國家在技術上或者超前,或者落后。這在美國同它所有盟國的關系當中,都是司空見慣的;第二,在今天中美之間發生的所有問題,在美國與同盟國關系當中,無一沒有出現過。關鍵是在于人類的觀念,必須要看到什么是最大的利益。無論你通過這個大規模沖突得到了什么利益,你所付出的代都可能使得那個利益變得沒有意義。
講好中國故事:假設你要追求它
上外高級翻譯班王玉堯: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特別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當中。
陳兼:這個題目太大。大家都經過談情說愛的階段,怎么盡可能向你的另一方、你的追求對象講述你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和這是一樣的道理:要講真實的話,要以真誠來講。另外,“講故事”要身體力行,到了國外,每個中國人都是中國的代表。
對華政策是美國兩黨最大的共識之一
華理高分子材料14級學生(視頻提問):在對華政策上,美國兩黨究竟有何異同?
陳兼:要把實際的對華政策和競選語言區別開來。美國對華政策是美國政治當中最具有兩黨共識的政策之一。美國總統選舉政治當中,政客、總統,食言最多的恰恰是他關于對華政策的一些承諾。里根總統競選時說,上臺就要恢復同臺灣的關系,做到了沒有?小布什總統競選時,正是克林頓總統訪華提出了對臺灣的“三不”政策后,他因此也講了一大串強硬的話,2001年當選不久就出現了撞機事件,但半年之后,小布什總統參加了上海舉辦的APEC會議。美國對華政策當中有一些基本面,由于中美之間通過歷史上的情仇恩怨的應對,早已知曉對方,不大可能發生大變化。我覺得如果希拉里成為首位女總統,也改變不了中美關系發展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