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編輯、投資管理部主任 劉建冬:
沿途60國家,40億人口,除了發達的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全球幾乎都含在其中。這是多么大的一局棋,必然也是十分復雜,幾乎是大半個聯合國。來源于崛起中的中國的一切,都不會太容易。國家色彩越濃,推動進程越難料。建議還是國家退居后面,自由經濟和文化宗教等宜先行。
中共深圳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高級新聞顧問 張榮剛:
基于利益,有點風吹草動大家就各掃門前雪;基于價值觀,各國團結互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北京建設大學校長 胡金有:
簡言,不能拿國內的政體思維模式去套用,其他各國不是帝國的臣民。去政治強迫癥的理性非常重要。
中船重工遠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遠舟高速船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雷電:
中亞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帶”建設上應是應優先安排的。但,還有更應優先的,例如我工作所及的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農業水利設施(阿姆河取水口、梯級抽水泵站、疏浚挖泥船、分流閘口、干/支渠、岸電供電,等),全國約80%用水(包括飲用水、農作物用水和其他用水)只能通過該系統供給,名副其實的烏國“生命線”。前蘇聯時期建成,設備設施陳舊不堪,急需更新,而烏國自身工業能力無法系統解決,只能依靠國外。在烏國工作期間,深感烏國百姓的期盼、烏國官員的急切。
與此供水”生命線”類似的十分特殊的基礎設施(基礎的“基礎”),中方援助涉及到水利和船舶制造等行業領域。中方最好有相關部門形成常態化機制可持續地在”一帶”的謀劃規劃層面系統考慮。
大連市政府副秘書長 王新:
可以分不同層次進行研究,一帶一路總體設想戰略,針對東盟、中亞、西亞、南歐等的區域性政策,甚至應該針對每個國家進行了解研究,制訂國別政策,為企業提供咨詢和服務!
當然也需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專題進行研究,比如互聯互通,可以優先周邊,延伸較遠,分步實施。針對能源,綜合分析后,確定重點區域,專題研究。
對于絲綢之路區域范圍的討論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趙磊:
長期以來我們經常說一帶一路沿線有65個國家,但這種表述是不準確的。世界有230多個國家,只要致力于“一帶一路”發展的,都是絲路國家。筆者主張用“65+”來概括絲路國家,這樣看既包括美國,也包括拉美,等等。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曹紅輝:
國家的“一帶一路”規劃中就包括64+1國,不過合作共贏的模式可以逐步擴展至其它地區,我們另有其它合作地區合作機制與他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