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受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和制約,我國東中西部教育差距較為明顯。要繼續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創新對口支援方式,集中支援高校的優勢學科協同支持受援高校,全方位提高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綜合實力。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推進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區建設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安排專門招生指標,由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東部省市高校,招收升學率相對偏低的中西部省份學生。預計2015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3年的6個百分點縮小至5個百分點左右。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要加快縮小校際教育差距。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我國實行重點學校制度,集中財力、物力辦了一批重點中小學,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在“有學上”之后需要“上好學”,出現了“擇校熱”現象。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縮小校際差距。特別是2014年,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合理劃定招生范圍、有序確定入學對象、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北京等19個副省級以上大城市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廣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對口幫扶、學校聯盟、學區化管理、九年一貫制等形式,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實現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常態化。這19個大城市公辦小學就近入學比例達97.9%,公辦初中達95.4%,基本滿足了適齡兒童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的愿望。
要提高困難群體教育保障水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少年等群體面臨特殊困難,需要更多的關心、支持和幫助。目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隨遷子女1700多萬,其中近80%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讀。要繼續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政策,確保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針對后續升學問題,國務院轉發了《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2014年,全國已有28個省份5.6萬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要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幫扶工作。目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農村留守兒童2000多萬,他們缺少父母的親情溫暖。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的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抓好殘疾人教育。目前,特殊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的薄弱環節,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低于普通兒童,輟學率高于普通兒童。要深入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按照“一人一案”原則,采取隨班就讀、進特教學校和送教上門等形式,使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提高到85%以上。
記者:促進教育公平,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們提供上學的機會,還要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多樣、更加個性化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實現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這就需要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請問如何通過改革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袁貴仁:堅持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宜的教育和發展道路,拓寬受教育渠道,讓每個孩子都能成長成才,這是促進教育公平更高層次的要求。
要深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去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完成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設計,這次改革的總體定位,是要更好地促進公平,更好地科學選才。同時還出臺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完善高校自主招生規定等配套文件。這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今年是落實推進年。全國性加分政策鼓勵類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10個省市全部取消地方加分。為提高高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今年新增3省使用全國卷。規范自主招生,回歸“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的自主招生定位。從今年開始取消推薦限制,每個學生、每個學校都可以推薦,不再固定學校,全部禁止以聯考和培訓方式選拔學生,把自主招生時間全部調到高考之后進行。
要深入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民辦教育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的重要形式,要加快發展民辦教育。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包括《民辦教育促進法》在內的一攬子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今年將發布《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解決民辦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使民辦教育真正成為教育改革的促進者、多樣教育服務的提供者。
要暢通人人成才的渠道。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要求增強教育體系的靈活性、便利性,搭建起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努力創造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條件。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相互銜接,暢通職業學校學生發展空間。要積極發展繼續教育,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創造條件讓全體社會成員都能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學習。還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支持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法治是公平的可靠保障。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強化法治意識,加強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今年,教育部將出臺依法治校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把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作為評價學校的重要內容,提升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校水平。我們還將推進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督導和監督問責機制,為實現教育公平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李玉梅 熊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