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國強軍文化最高尚
國際社會紛紛擾擾。當顏色革命紛紛凋零,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漸漸不得人心,覺醒過來的人們發現,中國倡導的和平發展模式,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才是社會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有一種現象令人深思。當年,我們打不過別人時,被別人無情地打過,打得很厲害,而且長期挨打;然而今天,當我們也有打擊別人能力的時候,我們并沒有采取粗暴的方式,開動戰爭機器,用武力去解決問題。我們用行動為全世界作出了示范和榜樣,與一些國家的霸權主義形成了鮮明對照。一個民族的崇高和偉大與否,高下立現。
中國,也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智慧和膽識,才有這樣的氣度與胸襟。我們為什么不為這樣的民族文化、這樣的軍事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呢?
中國文化,骨子里是勇敢的、堅毅的、頑強的,從不存有怯懦與屈服。最集中最深刻的體現是: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什么?但是,我們文化的血液里還更加具有包容與和諧。我們應對少數國家的公開挑釁,完全可以采取非常強硬的姿態,但這是否是最理性、最科學、對我們和世界最有利的方式呢?時代的發展,要求國際社會有問題坐下來商談,用時間換空間,用時間化解各種矛盾沖突。許多問題并不是靠強硬就能解決的。當然,也不是靠一味妥協退讓就能解決。我們需要懂得,在解決相互間矛盾爭議中,不能簡單地用強硬與柔和這兩種標準來衡量,除此之外還有諸多方式手段可供選用。
我們應當超越或強或軟的思維定勢和觀念束縛,運用更高的智慧、更多的途徑、更豐富的工具、更創新的理念,來勇敢地、理性地、科學地、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各種復雜局勢、重大問題、尖銳矛盾和兩難困境,從而把我們處理國際事務和利益爭端的格局帶向一片新的天地。這就是我們在古老傳統文化土壤之上孕育出的當代中國的嶄新民族文化和嶄新軍事文化。
當然,軍事功能有其天性,從而國家處理矛盾沖突的方式手段選擇有其合理區間,既有上限,也有下限,一旦觸碰了下限,無疑會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不必擔心的。
中國文化從偉大先哲的深邃思想里走來,又跳出了傳統視野的拘囿,更超越了西方狹隘的利益觀,已經擁有了累累碩果,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引領著“中國模式”走向世界。
我們將在實踐中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理論思想,像一輪朝陽噴薄而出,耀射出真理和理論的光華,為我們解決國際國內問題提供了至高而豐富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寶庫,是我們掃除強軍之路中的障礙,沿著正在走的道路繼續前進,最終到達夢想彼岸的指路明燈。
這些至高的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既是當代的,也是未來的。我們要切實用好,又要與國際社會共享,讓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搭上我們文化的便車、快車,共同駛向世界共同繁榮、持久和平的美好未來。
亨利?基辛格博士在《論中國》一書中如此表述:把現實變為歷史,人人都可以做到,因為時光在流逝;但是要想反轉過來,讓歷史變為現實,卻只有中國人可以做到。
66年風雨滄桑之磨礪,特別是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披荊斬棘的探索和披堅執銳的創新,給古老的中國添加了無限的青春活力,不斷再現歷史的輝煌。
習主席深刻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全軍政工會上明確要求,加強軍事文化建設,打造強軍文化,培養部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我們要教育年輕官兵對自身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在深化認識中傳承紅色基因。當下,一些官兵不能保持我軍優良傳統,就是因為對我軍文化發展形成歷史、根源知之不多、理解不夠,不懂蘊含其中的寶貴價值,乃至產生模糊認識。讀懂了我們的過去,才能深刻理解人民軍隊的文化內核,才能從內心深處洋溢出無比的自豪;同時,要善于鑒別比較,認清域外對我文化輸出的侵略立場、政治圖謀,不為浮云遮望眼,培塑具有中國氣派的軍人品格,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奮進在強軍路上。
我們要不斷創新內涵、延續優勢,增強文化的生命活力。正如列寧所言:“仿佛是向舊東西的回復,但它實質上是和舊東西根本不同,是更高級的東西。”文化自豪不是沉湎于以往的故事,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創出更大的自豪。弘揚軍事文化并不是復古,目的是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在傳承好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和血脈的同時,吸納外域軍事文化的有益成分,豐厚自身文化素養,使之成為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戰斗力,繼續不斷地塑造忠誠之師、智慧之師、神勇之師、嚴明之師、正義之師。
我們的文化要不斷飄洋過海,不斷放射出永遠的、嶄新的、鋪天蓋地的光茫,照耀人類前行步伐,引領影響世界。要構筑出強軍所需要的空天文化、海洋文化、網絡文化,在這些方面展現我們文化的魅力,使我們的文化始終站在世界的頂端和前沿,讓國際社會認知我們的文化自豪和自豪文化,不由自主地為中國文化“叫好”“點贊”,從異域的聲音中感受另一種文化的高尚和先進,由此而產生一種絕妙的自豪。
放眼全球,中國魅力日益展現。“一路一帶”的開辟,惠及沿途諸多國家,吸引全球目光。亞投行的發起創設,引來五六十個國家踴躍加入,涵蓋除美國、加拿大、日本之外主要經濟發達國家。高鐵縱橫萬里,正向國外奔馳。奧巴馬深切感觸:美國也應該建高鐵。亞丁灣護航、也門撤僑行動,人民軍隊一聲令下、毅然拯救危急,西方自感不如、世界為之贊嘆。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深入研究比較各民族興衰之后,不無感慨地說:“在過去二十一個世紀中,中國始終保持了邁向全世界的帝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地區性國家的榜樣。”他預言道:“將來統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化的國家,而是中國。”盡管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從未有過稱霸意愿,但中國必然強大起來卻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和世界必須接受的結果。
穿越80多年歷史的天空,一道道“興國之光”正照耀著我們前進之路。持續糾風除弊,洗滌了塵埃污垢,人民軍隊更加煥發生機;新一輪改革大幕已然拉啟,為我們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我們應朝氣勃發、敢破敢立、開拓進取。文化強軍,正逢其時;強軍文化,當立時代潮頭。
作者簡介:余愛水,北京軍區空軍副政委,空軍少將軍銜。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兼職教授,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先后出版《軍事與經濟互動論》和《解放思維》兩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