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農工黨中央
編者按:
2014年9月,農工黨中央邀請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京津兩市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調研組赴河北就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發現,河北發展歷史欠賬多、產業結構不合理、交通對產業發展和人口轉移掣肘嚴重,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短板”,農工黨中央經過認真調研,從多個方面為補齊這個“短板”提出了意見建議。
數據顯示,毗鄰首都北京的河北省人均生產總值僅為北京的41.2%、天津的38.2%,其城鎮化率只有48.1%,環京津集中連片貧困帶有29個縣、266萬人,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明顯的“短板”,且與京津的差距呈進一步擴大趨勢。農工黨中央調研組認為,當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重要作用,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與協同發展的工作效率,尤其應從政策上給予河北更多傾斜,加快京津冀交通網絡設施建設,支持河北轉型升級、綠色崛起,縮小河北與京津差距。
一、加大國家政策對河北發展的支持力度
建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總體要求中,將河北定位為:首都圈城市群功能拓展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環渤海改革開放新興區、國家級健康產業示范區、全國產業轉型升級先行區。并在以下八個方面給予具體政策支持:
一是改革政策支持。將河北作為相關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如新型城鎮化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改革試點,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改革試點,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權交易等改革試點。
二是開放政策支持。把天津濱海新區政策賦予河北曹妃甸區、渤海新區、北戴河新區三大開放平臺,支持曹妃甸建設中外合作平臺,支持建設北戴河國際健康城,打造國際醫療旅游服務貿易示范區。
三是科技政策支持。改變河北傳統產業結構,加強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發可以放在北京,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可以放在天津、河北。但如果河北政策不如北京、天津政策優惠,北京的單位和企業就難以過去。因此,建議將北京中關村的政策延伸到河北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四是土地政策支持。允許土地占補平衡政策在河北全省范圍內調劑使用。簡化用地審批流程,提高建設用地審批效率,對經國家批準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控制性工程,經報審國土資源部同意后,可以先行用地;屬單獨選址的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涉及補充耕地的可以依據經審查批準的補充耕地方案邊占邊補。
五是財政政策支持。針對河北省為中國革命作出較大貢獻、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財政較為困難的革命老區縣(市),建議在《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并參照西部政策在分配其他財力性轉移支付時給予傾斜。
六是生態政策支持。按市場經濟原則進行生態補償,使張家口、承德等擔當生態涵養任務的地區,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價值補償問題。
七是扶貧政策支持。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在扶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河北重點支持。中央財政扶貧資金逐步加大對河北貧困地區的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種植和養殖業、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與培訓。加大中央轉移支付力度,提升河北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
八是產業政策支持。參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出臺推進其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加大在財政、稅收、審批、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高對產業升級改造項目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比例,對具備條件的企業,適當降低資源稅稅額標準,允許新購進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稅金予以抵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