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式語法顛覆形式句法
傳統上,語法本質上被認為是形式句法,而認知語義學則以“構式語法”顛覆了形式句法。生成語法把詞類視為語法組織的最基礎單位——句法原基,而認知語義學則把“構式”看作其最基礎原則。構式要么被定義為一個表達式(長短不限),要么被描述為一個從各種表達式抽象而來并代表其共性的圖式。表達式和代表其共性的圖式本質上是相同的,區別只在于精度不同。特定表達式和抽象圖式在心理上都能被固化,并能在言語社區中被規約化。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構成確定的語言單位。具有單位地位的特定表達式相當于傳統意義上的詞匯項目,更圖式化的單位對應于傳統意義上的語法。盡管有區別,但只是一個程度問題,在認知語法中,它們形成一個連續統。
“構式”概念的引入,打破了形式和語義相互割裂的語言研究傳統。語法不再被描述為從各種句式抽象出來的形式共性,而是一個規約化的形式—意義配對系統:形式是語義的表征,而語義構成了形式的各種語義域。由此,認知語義學把語法再定義為一個由諸多相互聯系的構式所組成的網絡系統。
構式語法的應用前景較為廣闊。近年來,學者們開始運用其研究語言變異和變化現象。構式本質上具有漸變潛勢。構式語法認為詞庫和句法之間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所有的構式都能被置于一個詞庫—句法的連續統之中。在這一連續統中,構式會發生潛在的變化,會慢慢變得“更具詞匯性質”或者“更具語法性質”。由于構式的漸變性和語言的共時和歷時變異或者變化高度契合,因此,構式語法被認為能很好地解釋一門特定語言中的句法變異。
雖然構式被很多認知語言學者看成是語法組織的最基本原則。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構式的習得給兒童增添了很大的認知負擔,因而不具有心理現實性。構式語法的支持者則試圖尋求語言認知處理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腦能儲存的信息量比預想的要大得多,而心理對句法的在線處理方式也和預想的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