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15年內奧巴馬政府還將建立四個制造業創新研究所。一是將成立集成光電子制造創新研究所(The Integrated Photonics Manufacturing Institute),由國防部主導。國防部將出資1億美元,通過競標選擇的參與者也將承諾提供1億美元的配套基金。該研究所將專門開發一個所謂“從終端到終端”的美國光電子“生態系統”,包括國內鑄造接駁、集成設計工具、自動包裝、組裝和測試,以及人力資源開發等項目。集成電光子制造是新一代重要的技術,有可能徹底改變互聯網網絡的承載能力,以比目前更大的密度和更低的成本傳輸信息。除了互聯網和電信,集成光電子技術還能對醫療技術產生革命性影響。
二是國防部將出資7500萬美元作為啟動基金,組建“靈活的混合型電子制造創新研究所”(Flexible Hybrid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以主要企業、大學及其他非營利機構組成的研究所將投資7500萬美元作為配套基金。該研究所將設計、制造最先進的集成電子設備和傳感器,以及組裝和測試自動化設施。
三是美國能源部宣布將組建“智能制造的清潔能源制造創新研究所”(Clean Energy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 on Smart Manufacturing),該部將出資約7000萬美元,由企業、大學等組成的研究所也將投資7000萬美元。該研究所將制造先進的傳感器、控制裝置、平臺和建模等。它是一個網絡數據驅動的過程,結合創新的自動化和先進的傳感和控制技術。智能制造可以將制造智能實時融入整個生產操作過程,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材料的使用成本。在白宮先進制造合作伙伴2.0報告中,智能制造被私營部門和高校領導人定義為需要聯邦政府投資的最高優先級的制造技術領域之一。
四是國防部承諾出資7500萬美元建立“革命性纖維和紡織品創新制造研究所”(Revolutionary Fibers and Textiles 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主要廠商、大學和非營利機構組成的實體將形成革命性的纖維和紡織品的技術新制造中心,以至少1∶1的成本份額從企業、公共和私人投資基金帶來了超過1.5億美元。革命性纖維和紡織品創新制造研究所將確保美國在光纖科技、商業化的纖維和紡織品等新產品的前沿創新技術制造鏈中具有非凡的性能。被稱為技術紡織品的這些現代面料和纖維具有輕、防火及堅韌等新穎特性,應用廣泛,特別是用于制作消防衣、軍用品等。
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配套政策舉措。首先,完善技術創新政策。2009年12月奧巴馬政府公布的《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中提出,要通過制定國家創新戰略、法律框架等舉措,促進制造業創新、研發和勞動力技術提升。在2012年2月提出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中,又將完善創新政策作為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首要目標。奧巴馬政府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研發及其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稅收優惠,特別是加快設備折舊和研發活動永久性稅收減免等,支持制造業科技研發和應用。奧巴馬政府在近幾年聯邦財政緊縮情況下仍增加對先進制造業研發計劃撥款,支持創新性制造流程,加強對納米制造、生物制造、工業機器人、3D打印、先進設計、新一代信息網絡、物聯網、先進材料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領域的投資。
其次,改善美國投資經營環境,鼓勵和促進制造業“內包”。2012年1月,奧巴馬在白宮舉行的美國企業高層論壇上,提出要給在國內投資的美國企業提供新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美國企業在國內投資,以扭轉就業崗位“外包”趨勢,將就業崗位的“外包”轉變為“內包”。奧巴馬政府采取如下鼓勵制造業“內包”的政策舉措:通過改革美國公司稅制,將制造業公司稅率從35%降至25%,并終結企業外包海外的稅收優惠,以鼓勵和支持制造商投資美國;通過改革投資美國的審批制度,簡化審批手續并加快審批程序,以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美國及美國海外企業回流本土;通過政府與社區建立新的伙伴關系,吸引制造商及其供應鏈;通過實施“選擇美國計劃”,與州長和市長建立伙伴關系,以吸引全球跨國企業對美國投資。
再次,為美國制造業創造公平競爭和開拓海外市場的條件。2010年初,奧巴馬政府出臺五年內“出口倍增計劃”,提出2014年美國出口額比2009年增長一倍。奧巴馬政府還改革美國“出口控制體系”,旨在控制美國核心技術出口、使美國更加安全的同時,加強美國關鍵行業的出口競爭力。此外,奧巴馬總統還宣布任命由美國大企業首席執行官等組成的總統出口顧問委員會,負責就如何促進美國出口向總統建言獻策。近年來,奧巴馬政府還著力推進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的談判,通過商簽新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為美國企業進一步拓展亞歐市場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更是為了打造“下一代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占領全球經貿新規則制定的制高點。這些自貿協定不僅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還涵蓋勞工標準、環保標準、國有企業等問題。美國政府著力構建與新制造業發展相協調的新的貿易規則,將為美國制成品出口創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拉動制造業快速增長;同時也將提高美國制成品進口的門檻,如美國政府和消費者會要求進口產品符合國內節能環保、降低排放等標準,并對來自外國國有企業的產品設置新限制標準。此外,美國政府還將通過商簽TTP和TTIP等新協定,以新規則規范新興經濟體經貿行為,抵制并削弱后者的產業競爭力,從而重塑美國自身制造業競爭優勢。
最后,改革教育、簽證制度,確保美國制造業獲得所需人才通道暢通。奧政府通過改革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制度,增加對中小學、社區學院和高校教育投資,以及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等措施,為美先進制造業培養適用對路的科技人員和熟練勞動力。推廣非學位制培訓計劃,頒發相應資質證書,相較于二至四年的學位學習,短期培訓所需時間更短,效果卻更明顯,可直接提供職位所需技能。提升二至四年學位的教育成果,增強勞動力市場透明度,幫助學生了解市場現狀、職位空缺、薪資標準及發展前景,選擇合適專業;側重技能培養,增加實踐教學,完善專業設置,避免與市場需求脫節;開發網絡,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成績,提高學業完成率。教育改革聚焦于開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技能等課程,開發靈活的教育渠道,通過社區學院、職業貿易學院和工作培訓項目等培養STEM能力。為美國中、大學生開發聯邦基金項目,使制造業成為具有長期高回報的重要產業。向州立大學提供資助,以在STEM方面吸引高水平學生和增加畢業生人數。此外,通過改革簽證和綠卡程序等,吸引高技能人才移民。增加H-1B簽證(由美國移民局簽發的短期非移民工作簽證,針對受美國公司雇傭從事專業性工作的外籍人士),調整永久居留簽證發放對象,簡化技術工人及企業家簽證過程。借鑒外國的簽證經驗,成功吸引和留住一流的STEM人才,并為企業雇用海外優秀人才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