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產業和產能目前基本混用,有些搞不清楚。在有些討論中,產能和基礎設施、制造業、服務業也都混在一起。
東南亞、中亞等國對于很多行業,想要的是日本、歐美更加先進的產能與技術,人窮但不志短,況且有些國家的人均GDP是高于我們的。
(趙明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
9、合作,坦誠是第一的。世上萬物萬事的萬能解決方案: 給與。
從實操來說,尋找一個當地合作伙伴在當地設立合資企業,應該是個辦法。
?。ê鹩?,北京建設大學校長)
10、產業合作的核心與邊界在哪里?至少要有概念核心,否則,與一般綠地投資、并購、財務投資沒有明顯差別。
產業合作工作定義:以中國與其它沿線國家的資金、技術比較優勢為基礎,以基礎設施為重點、以自愿互利為特色的經濟合作。
?。ㄑ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
11、產能的問題歸根到底需要市場解決,政府不能沖在前面,問題的癥結在于是否繼續對這些產能以優惠政策,比如財政補貼、出口退稅、自營進出口權等。
(趙可金,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系/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
12、概念上應避免有中國中心主義之嫌,另外中國的剩余產能未必都是先進的。
產能合作非常復雜。我舉個例子,印度需要中國的煤電技術,但不愿僅僅成為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市場。印度要求技術轉移,企業應如何應對才能共贏并利益最大化?
(涂建軍,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辦主任)
13、優秀企業家關心企業的生產能力能否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當需求旺盛時,他需要考慮如何增加生產能力,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當需求不足時,他需要考慮如何縮小規模,避免產能過剩,盡可能減少損失。
?。褐苊簦幽鲜∥h校副校長)
14、中國企業想要走出去,引領世界,就要有世界的發展觀和思考能力,出國投資,不僅是能源、技術,重要的是還要幫助合作對象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幫助社會改善環境,對當地政府、社會和民眾負有責任,這樣才能符合真正大國企業的風范,不能讓人覺得我們去買房置地,之后就沒有了其他貢獻。
“一帶一路”切忌變成我們自說自唱的局面。所以要知己知彼,惠及世界,才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惼?,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國區主席,貴州大學國際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
15、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借鑒跨國公司的全球業務模式,與本土和其他國際企業建立伙伴關系,在政府支持下建立PPP項目合作模式。
?。▽O楊,博雅公關總監)
16、“一帶一路”國際產業或產能合作要考慮到他國的基礎,興趣以及項目實惠度。從利他的思想出發,打造一個有規劃、長遠共贏的生態系統。首先,可以從有一定合作基礎的項目上入手,符合他國政府和民眾的需求,循序漸進、循循善誘,進行可持續的友好合作。
?。ㄔS思思,中車工業研究院)
17、向國外轉移過剩產能作為國內主要聲音之一,這種提法不利于“一帶一路”的推進,沿線國家媒體完全可將它扭曲為“一帶一路”誠意不足,傾銷意味濃重。“一帶一路”是以市場為主導,以沿線國需求為方向,雙向互動,同利共贏,綜合提升的大戰略,至于產業合作,包括產能合作都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內容,剩余產能轉移也只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不用凸顯,尤其在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