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明 楊思濤
日本人素以善于模仿和學習著稱于世。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日本人能夠不斷吸收外來先進文化中適合自身民族性的各種因素,培養和形成自己國家獨具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系。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日本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
日本核心價值體系是日本人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鍛煉、凝結而成的獨具特色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集團結構、群體意識、競爭風格和拼搏進取精神。這些民族精神主宰著日本文化的演變和傳承。在日本人的核心價值體系中,“忠誠意識”和“集團意識”是核心要素。
“忠誠”是日本最高倫理道德,是日本精神的價值核心。而“集團意識”是在日本人相互協作、共同勞動中形成的,是日本現代企業精神的核心,也是“忠誠意識”在個人與集體關系方面的體現和升華。在這種集團意識的背后,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依存心理:個人依存于集體,與其他人協調起來,個人才能感到安全、找到歸宿并在其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事實上,櫻花可以典型地象征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民族精神和核心價值體系:櫻花非常素雅,但是,單個的櫻花并不是很美,它的美在于整體,依靠集體的力量。因此,像日本這種注重集團意識、追求整體價值的民族,就必然會非常喜歡櫻花。同時,與櫻花密切相關的集體活動——花見,也能夠集中體現日本人的核心價值觀。在每年春季櫻花盛開時節,日本就到處充滿著節日的氣氛,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外出,到公園或郊區觀賞櫻花;許多團體、公司也紛紛組織自己的成員或員工開展賞櫻活動。賞櫻時,人們可以放下平時在嚴格等級制度中的拘謹,開懷暢飲,不分上下地一起唱歌、跳舞。這種集體賞櫻活動,也是日本社會忠誠意識和集團意識的表現。
日本核心價值體系的表現和作用
在日本,以忠誠意識和集團意識為核心要素的價值體系之間緊密相連,存在于個體、社會和國家等三個層面,并在日本的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個體層面,日本人雖然也受儒家文化影響,但是和日本的社會政治結構相結合后,“忠”“勇”“信”擺在特別重要的位置。其中,擺在第一位的是“忠”——忠誠。“忠”在個體層面體現在下級對上級的無條件服從,而上級則不必對下級仁愛。忠誠意識孕育了日本國民無私的奉獻精神、強烈的使命感和愛業、敬業精神,創造了日本人獨特的民族精神氣質,并有著舉世無雙的物質化能量,對于成就二戰后日本的經濟奇跡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社會層面,忠誠意識便上升或轉化為集團意識,就是以無比強烈的歸屬感為基礎,個人對所屬集團竭盡忠誠,無私奉獻,并作為該集團成員與他人保持行動上的一致。集團意識是日本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和文化熏陶而形成的一種個體心理素質和普遍的社會現象,它是日本民族至今仍保持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日本人強烈的集團意識能夠將個體力量凝聚起來,用以促進民族振興和經濟繁榮。二戰后,日本企業廣泛實行的“終身雇傭制度”和“年功序列制”也為集團意識提供了從業制度上的保障,兩者相互促進。
在國家層面,忠誠意識和集團意識就體現得更為明顯了。由于日本人在文化、語言和人種上的統一性都相比其他國家來得更高,再加上民族自身生存的地理環境獨特,導致日本人的民族認同和國家意識極強,并帶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歷史上極少記載有日本人背叛民族與外國勢力勾結起來對付自己國家的實例。忠誠意識和集團意識在國家層面發揮作用,能夠使全體日本國民統一思想和意志,形成上下一心、同心協力的局面,同心同德地建設和發展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