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 陳健
“十三五”期間的開放應在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開放水平的基礎上,適度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在全球范圍主動布局。
“十三五”時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期,是中國經濟適應增速放緩、實現結構調整升級、尋求發展動力轉換新常態的關鍵期,也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全球規則制訂能力的機遇期。
對“十三五”時期的對外開放工作,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繼續加大市場開放的力度,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效結合,完善服務保障。“十三五”期間的開放應在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開放水平的基礎上,適度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在全球范圍主動布局:要與擴大發展空間相結合,實現貿易和投資的相互促進與融合發展,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公司,逐步掌控更大市場和更多資源;要與產業升級相結合,通過全球布局促進產業的國際轉移和產業鏈的全球優化。例如,能源資源依賴性強、環境影響較大和產能超出新常態下中國國內需要的產業或產業鏈環節應加強“走出去”,貼近能源資源產地和消費市場,降低物流成本,為東道國創造更大附加值和就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智慧制造、現代服務業等能夠有效增強中國產業優勢、滿足消費需求升級的產業或產業鏈環節應加大“引進來”;要與創新驅動相結合,要加強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創造公平、合理、能夠引導和鼓勵創新的外部環境,有效推動全球范圍的產學研對接、協同研發、產業配合,提升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要與營造良好的貿易投資環境相結合。以政府間協議保障企業公平的外部環境,保護企業發展利益,保護企業知識產權;以國民待遇為原則優化外資環境,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創造吸引外資發展、公平的國內環境。
通過“十三五”規劃,引導企業積極主動開展對外投資,通過跨境產業鏈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競爭力,并建立健全“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能夠有效支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在搞好政府公共服務的同時大力發展市場個性化服務,彌補企業投資短板,培育容納白領就業的專業服務市場。完善“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保障體系,通過金融、保險、法律、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降低企業風險。
其次,要充分認識對外開放的核心作用,以開放促進改革。以互利共贏的理念建立更為密切的多雙邊和區域合作關系,形成利益和命運的共同體,為企業創造更為穩定的外部發展環境。以開放促進國內相關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國內市場整合,協同部門職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激發企業活力,釋放改革紅利。同時,要堅持簡政放權的方向和進程。要全面推進政府職能改革,減少多頭管理,簡化平行管理,合并重復管理,協同部委行動,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
另外,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思維定勢。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適當調整各類園區發展思路:可按照園區功能合并同類項,推動優勝劣汰,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釋放發展空間;將園區的事前審批改為事后認可,在新一輪開放中允許各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實踐和創新;完善土地開發模式,積極引入各方資源參與開發運營,調動和發揮市場積極性;改變園區招商引資模式,以營造環境為主要內容,研究產業投資的特點和需求,鼓勵技術創新,鼓勵通過發展服務業有效發揮產業競爭力,推動園區與環境和諧發展。
在對外開放方面,應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方應在“十三五”期間集中力量消除“短板效應”。例如沿邊省份要加快跨境產業鏈,沿海地區要利用海洋合作優勢,內陸地區要發展服務貿易,各地區間可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開展協同配合。同時,應更加主動地實施自貿區戰略。要以我為主,以周邊國家為重點,積極主動布局,啟動自貿區可行性研究和談判進程。注重發揮自貿區協定在營造企業外部發展空間、保護企業發展利益方面的作用。
此外,“十三五”期間,應建立包括國家安全、社會安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等內容在內的全方位安全工作機制,有效實現遏制與反遏制,強化早期預警機制,增強風險應對和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