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王小魯:關于十三五期間產業政策轉型的思考

2015-06-24 10:01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我有話說
2015-06-24 10:01:03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3. 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

  我國各級政府職能轉變的進展不理想,長期以來政府對市場配置資源干預過多,政府審批過多,過度熱衷于用行政措施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和擴大投資,而在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方面常常動力不足,工作不到位。在政府投資項目上,表現為“投資饑渴癥”,少數人草率決策、缺乏完整科學的可行性論證,忽視經濟效益、負盈不負虧、貸款有借無還。在反腐的新形勢下“投資饑渴癥”有所減弱,但在履行公共服務職能上仍然存在政府缺位,表現為戶籍改革和農民工市民化進展緩慢,公共服務方面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諸如藥價、房價虛高,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等等,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決。這些是造成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失衡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實現經濟再平衡,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必須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轉到以向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為中心任務的軌道上來。政府預算應以公共服務為中心,政府的投資行為需要進行規范,招商引資和政府投資必須符合公共利益,必須進行包括社會影響在內的充分可行性論證。一般情況下政府不進行競爭性領域的產業投資。一旦政府做出投資決策,決策人需要對投資項目終身負責。政府投資項目的財務賬目,除去國防、公共安全等涉密項目外,都應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在競爭性領域如果確有必要建立新的國有企業,應當按照市場規范,服從與非國有企業同的市場準入條件,不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應接受兼并重組或按照規范的破產清算機制退出市場,不應以貸款、稅收等優惠措施維持其經營。

  4. 促進市場導向的科技研發,保護知識產權,推動創新和發展

  目前科技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逐漸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但產業發展總體而言至今沒有走上創新驅動為主的軌道。目前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能力仍然比較薄弱,而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研究仍然存在與產業相脫節的問題,使很多科研成果始終鎖在文件柜里,不能實現產業化應用。后者的主要問題在于現行科研管理制度方面的束縛和創新激勵機制的缺欠,需要盡快改革。

  促進科研成果市場化、產業化和促進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政策應重點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改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創新激勵機制。高校和科研單位科技人員自選科研項目成果的知識產權一般以科研成果的開發人為所有人或主要所有人,而不再簡單地屬于單位所有或以單位為主。允許和鼓勵知識產權主要所有人主導知識產權轉讓或聯合開發應用,科研單位根據投入的情況提取適當比例的收益。國家和單位組織科技攻關并擔負大量投入的項目例外,但也應對技術開發人給予充分的報酬和獎勵,包括可以以期權形式使其占有知識產權的一定份額。

  2)鼓勵產、學、研結合進行應用技術研發。科研單位和高校應走開門辦科研的道路,與企業結合從事研究開發,共同分享科技應用的回報。政府應為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牽線搭橋、提供信息,促進其合作研發。

  3)企業開展自主研發的一個主要障礙,是國內法制環境不良,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一些企業負責人說,不搞研發是等死,搞了研發是找死。原因在于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研發成果經常被抄襲或竊取,導致企業研發投入付諸東流。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盡快強化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法學教育應盡快擴大培養知識產權法律方面的專門人才,包括國家輸送留學生到發達國家進行相關學習,司法系統應調集精兵強將組織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并狠抓知識產權裁判的執行落實,加強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罰并進行有效威懾。進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作為企業信用記錄的一項重要內容,營造企業界誠信守法經營的社會環境。

  5. 改善人力資源供應,改善職業教育,促進產業發展

  我國正在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傳統的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逐漸收縮,高技術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前景廣闊。但目前企業普遍反映缺乏需要的熟練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是企業經營的主要障礙之一。這在我們的2012年全國企業調查中占了3285份有效問卷的64%,說明缺乏可用的人力資源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近年來,我國在職業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職業教育比重逐年增加,2013年中高級職業學校畢業生已經占到高中和高校畢業生總數的47%,比2005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但目前一個主要問題,是受到師資等條件的制約,職業教育整體素質不高,與企業需要結合不緊密。因此職業教育迫切需要提高素質,改善師資水平,并盡可能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為企業輸送急需的人力資源。解決這一問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鼓勵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開門辦學,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2)打破教育壟斷,多渠道開展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辦學,鼓勵民間資本和民間組織辦學,不拘一格提供社會需要的人才。

  3)對教育者進行再教育,為職業教育者提供多種多樣的師資培訓,提高職業教育師資的業務水平和實踐知識。

  4)教育要實行去行政化的改革,改變以管理行政機關的方式管理學校的傳統做法,讓教育能夠與時俱進,對時代變化和市場需要作出靈敏及時的反應,并更新教育理念,發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

  5)政府和教育界應進行廣泛宣傳,著力改變社會、家長、學生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認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傳統觀念,重塑關于職業教育的社會理念。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