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改革金融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資源配置
產業結構合理化需要提高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實現資源有效配置。這就需要一個靈活高效的金融市場,能夠隨時隨地為新的產業生長點提供資金供應,促進其發展壯大。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一個缺陷,是市場集中度偏高,大銀行主導,地方性小型民間金融機構發育不良。截至2013年末,8家大型國有控股銀行(資產總額都在3萬億元以上)占了全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總額的66%。其余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中,大銀行仍然占有較高比例,服務對象較多集中于大中型企業和政府投資項目。真正為小微企業服務的草根型金融機構所占市場份額微不足道。因此在目前的金融市場結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空間是非常有限的。這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2008年后的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信貸大規模擴張,給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至少投放了二十幾萬億元貸款,用于各級政府的投資和房地產開發。這些中長期貸款甚至擠占了企業正常經營所需要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導致一方面流動性泛濫,另一方面實體經濟資金匱乏、小微企業正常經營受到影響的尷尬局面。一些有資格貸款,但并不需要資金的大企業還借此牟利,低息從銀行貸款,再以高息轉貸給小企業以賺取息差。過量的地方政府融資導致了投資過度、產能過剩和債務不良率攀升,凸顯出金融市場集中度過高、競爭性不足、受權力干預過多帶來的結構性缺陷。
一個健全的金融市場,應該由大、中、小不同規模、不同服務對象、所有制結構多元化的金融機構組成。我國的金融市場發育不全,突出的問題是小型、地方性、民間金融機構沒有發展起來。而這恰恰制約了小企業的融資空間,抑制了小企業的發展,從而也抑制了就業的擴展和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
針對金融市場的嚴重缺陷,未來金融改革除了利率市場化以外,一個重要內容應當是減少行政性準入限制,降低行業門檻,促進小型民間金融機構健康發展,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金融市場。
減少準入限制并不意味著不要金融監管。要保持一個有序競爭、規范透明的金融市場,防范金融風險,金融監管是不可缺少的。但金融監管不應等同于準入限制;我國目前金融市場管理的問題恰恰是用事前的準入限制代替了事中事后的監管,限制了競爭機制,而金融市場運行本身規范性差、透明度低、壟斷程度高、權力干預市場等問題始終沒有很好地解決。因此,金融監管機構迫切需要轉變職能,把工作重點從對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和利率控制,轉向依法依規對金融主體進行實時監管,以保障市場運行合理有秩,公平競爭。
我國金融市場的另一個缺陷,是風險投資不足。風險投資是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搖籃。沒有風險投資,處在萌芽狀態的新技術、新產品很難獲得資金支持而發展起來。我國小微企業并不缺乏技術創新能力,但很多有潛在發展前景的新技術、新產品,常常因為資金缺乏而夭折。因此,培育風險投資機制,是加快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
7. 發展行業組織,改善政府服務,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內有些學者的研究,中國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從2000年左右就降到了80%以下,以后持續走低,近年來更是低過了70%。2013年《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基于官方統計數據指出,我國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一些主要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都只略高于70%。
這期間,中國經濟仍然連續10年保持了平均10.5%的增長率,僅最近幾年才降到7%左右。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十幾年來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這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國家是很難想象的。如果競爭充分,市場信息能充分溝通,而且投資者和企業行為保持理性,那么產能過剩的信號必然傳遞給投資者,阻止他們繼續向過剩產業投資,產能過剩的情況也會很快被經濟增長吸收,而不至于愈演愈烈。而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一是貨幣政策過松,二是地方政府投資行為缺乏理性,三是市場競爭機制受到干擾,第四與市場信息不充分有關。
誰應該向投資者及時提供市場信息?誰應該對已經發生的產能過剩發出警告,阻止相關行業的繼續投資?在發達國家,這一職責主要是由行業協會或商會承擔的。行業協會是業內企業的自組織,職責是為成員提供和交流信息,進行市場研究,并制定規則,進行行業自律。發達國家的經驗說明,行業協會的發展有利于幫助企業溝通市場信息、應對市場變化,有利于維護市場均衡發展。我國出現長期持續投資過度、產能過剩的情況,而投資者沒有做出正常的反應,說明行業組織發展嚴重欠缺,或者已有的官辦行業協會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是影響產業結構合理化、不利于行業發展的一個因素。
基于這一教訓,今后應當把促進行業組織的發展作為產業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要鼓勵行業的自組織,因為企業基于自身需要聯合組織的這類機構,往往更有生命力,更有內在激勵和責任感,也往往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此外,政府也有責任為企業提供市場信息服務。政府擁有企業不具有或不完備的信息渠道和統計監測手段等資源,應該利用這些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包括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及時向社會提供各行業的國內和國際市場信息、投資信息,及宏觀經濟信息,以幫助糾正結構失衡,保證產業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