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互聯網+”對農業改造有多深

2015-06-30 09:38 來源:人民政協報  我有話說
2015-06-30 09:38:40來源:人民政協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 魏延安

  互聯網與農業,一個極其現代一個又在人們的印象中那樣傳統,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互聯網與農業的關系就未曾隔離,而到今天呈現加速融合的趨勢。

  互聯網對農業的深度改造和提升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

  首先是信息收集與分析。以前的農民種地基本上靠傳統經驗,但現在大量的農民正在運用互聯網決策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互聯網的信息收集優勢,可以對農業相關的市場信息、產品信息等進行廣泛收集和專業分析,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指導和幫助。于是催生數以萬計的農業類網站,可細分為綜合門戶型、研究分析型、專業集成型等門類。目前呈現出越來越細分的態勢,不僅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等次分行業已經分開,就是每個行業內部也逐漸專業化,玉米、馬鈴薯、牛、羊、豬等專業網站不斷涌現。目前,由農業部牽頭建設的覆蓋中央、省、地、縣四級的農業門戶網站群基本建成,全國涉農網站超過4萬家。

  其次是生產水平的提升。互聯網的信息集成、遠程控制等技術優勢在農業中得到充分發揮,云計算、物聯網等最新技術也日益廣泛地運用于農業生產之中,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的智能農業系統不斷涌現和完善,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和集約化的精細農業深度發展。在一些現代化的種養殖基地中,早已告別傳統的人力工作場景,養殖場管理人員只要打開電腦就能控制牲畜的飼喂、擠奶等工作。而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流通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加速建設,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三是農產品銷售模式的改造。由于農業的季節性、區域性明顯,加之我國的小戶經營體制難以與大市場有效對接,農產品經常發生“賣難”現象和“多收三五斗”式的豐收悖論。利用互聯網,將產銷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讓產銷對接成為現實中的可能,有利于減少生產的盲目性,擴大銷售的視野,有效對抗市場的風險。近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農產品流通領域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國家級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部分實現了電子交易和結算;電商又進一步讓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形態得到根本性改變,從最初的干果、茶葉、初加工品網上銷售開始,在倉儲物流技術和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生鮮農產品的網上銷售也得到破題,農產品電商2012年開始暴發,當年底達到近200億元,2014年全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超870億元。

  第四是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改變。如果說前面提及的三個方面還只是互聯網對農業的介入和改造的話,那近年出現的互聯網營銷讓農業的發展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就是顛倒了一般意義上的生產—銷售,而是運用大數據分析定位消費者的需求,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去組織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讓農產品不再賣難在理論上成為可能,也在現實中得到初步的實踐,形成了電子商務的C2B模式,即消費者對企業(customertobusiness)。

  而到今天,隨著阿里巴巴、聯想等互聯網企業卷起袖子跨界介入農業領域,互聯網農業又深化為一種互聯網理念與傳統農業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進一步讓“互聯網農業”這個名詞的內涵豐富起來,并給予了人們進一步的想象空間,互聯網農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