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的抗戰歷史,是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的民族解放史。弘揚我軍優良作風,必須始終把祖國和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深刻覺醒,全民族空前團結,民族精神得以升華,民族凝聚力得以形成。在東北抗日隊伍中,不僅有工農群眾、青年學生,還有綠林人士、原東北軍愛國官兵、有產者和上層社會人士。雖然他們政治立場不同、經濟地位迥異,但國難當頭之時都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共御外侮。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格的集中表現,是抗日戰爭留給我們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是我軍發展壯大不斷勝利的力量源泉。在血火交織的抗日戰爭中,我軍以自己富于犧牲精神的英雄壯舉,體現了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真誠覺悟,實現了愛國情感、愛國認知、愛國信念和愛國行動的高度統一。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付出了巨大犧牲。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我軍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犧牲前留給兒子的遺書中寫道:“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無數革命先輩為祖國不惜命、為民族不貪生、為人民不畏死,書寫了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抗戰歷史昭示我們,愛國主義永遠是人民軍隊高揚的精神旗幟,是激勵官兵強軍報國的強大動力。無論時代怎么發展,我們都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奉獻忠誠、貢獻力量。
推進強軍興軍必須弘揚愛國奉獻精神。革命軍人弘揚愛國主義,同黨的奮斗目標密切聯系在一起,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系在一起,同我軍肩負的神圣使命聯系在一起。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上得去、打得贏是軍隊的第一責任,勇于犧牲奉獻體現軍人至高的忠誠。現在強軍的責任歷史地落到了我們這一代軍人肩上,每名官兵就要自覺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夢,切實挑起這副重擔。在戰場上和危難關頭,舍生忘死,赴湯蹈火,甘愿為祖國和人民流血犧牲;在艱苦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下,不怕吃苦受累,甘愿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熱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以事業為重、以集體為重,甘愿為祖國和人民貢獻智慧和力量。特別是要堅持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和行動,堅決擁護黨和國家建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投身強軍實踐,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
人民軍隊的抗戰歷史,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浴血奮戰史。弘揚我軍優良作風,必須始終保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
抗日戰爭是敵我雙方意志力量的較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殊死之戰,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敵人的野蠻侵略,極大地激發出了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御外辱的磅礴力量和血戰到底、抗戰到底的堅定信念。我軍官兵視死如歸、前赴后繼、英勇作戰,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2營5連,在平型關伏擊戰中擔任突擊隊,與日軍進行白刃戰時,排長犧牲了,班長頂替;班長犧牲了,戰士接著指揮,全連打到只剩30多人,仍頑強地與敵人拼殺,一直堅持到戰斗勝利。東北抗聯第5軍婦女團冷云等8名女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戰至最后一刻,手挽手跳入烏斯渾河的激流中壯烈犧牲。這種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貫穿了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充盈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的每片土地,鑄就了抗擊侵略的銅墻鐵壁和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上一篇:出于公心方能干大事
下一篇:“互聯網+”:制造強國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