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人類正義和進步而戰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軍隊還直接承擔抗擊侵入緬甸北部日軍的任務,并在仁安羌地區解救被圍英軍7000余人。中國軍隊的精銳之師反攻緬北,開辟了摧毀日本法西斯的新戰場,有力打擊和消耗了侵緬日軍。這與太平洋、中國大陸等戰場緊密配合、遙相呼應,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
四、中國人民14年的持久作戰沉重打擊并拖垮了日本法西斯,是其最后滅亡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持久抗戰拖垮了日本經濟。任何戰爭都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進行的,是否能保證前線的需求,是戰爭勝負的關鍵環節。日本法西斯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其如意打算是速戰速決,然后鞏固和掠奪占領地區,將其建成進行戰爭的戰略基地,充實國力,再進行新的戰爭。但是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特別是敵后強大的抗日游擊戰爭打亂了日本的企圖,其國力不但未能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得到充實,反而給其國民經濟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困難。1937年日本的直接軍費占國民收入的17.6%,到了1941年,直接軍費已占國民收入的34.9%。日本高額軍費嚴重影響了國民生活與生產,民眾收入下降,勞動時間延長。中國抗日戰爭對日本政治方面的打擊也是嚴重的。中國軍民把日本法西斯拖進持久戰,使它遲遲不能結束戰爭,這又造成了日本政界矛盾重重,各方互相指責,導致內閣頻繁更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內閣共換了15屆,盡管如此更替,但哪一屆政府也找不出扭轉中國局面的辦法。日本侵華頭目岡村寧次大將曾表示:“在事變中內閣幾度更迭,其本身就是向世界暴露了日本的虛弱?!敝袊某志每箲?,對日本的軍心、民心影響甚重。比如,由于擔心動搖軍心,岡村寧次曾對來軍慰問的日本政界、財界、教育界、輿論界人士向一線官兵訴說國內情況非常不滿。日本外相重光葵也曾說:“自滿洲事變以后,已經過十數年的戰爭,大家都已精疲力竭極盼停戰?!边@表達了當時日本國民的心態。他還認為:“盡管軍部怎樣地宣傳玉碎戰之說,但不能不看到那是國家表面的、假裝的現象。”中國抗日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和打擊,對日本政局的影響和打擊,對其軍心、民心的影響和打擊,使日本法西斯陷入軍事面臨失敗、經濟疲軟衰退、政局動蕩不安的困境。隨著中國戰局的變化,這幾個方面終于形成惡性循環,使日本法西斯最終走向滅亡。
綜上所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最早開始、持續時間最長、規模巨大的戰爭,是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亞洲主戰場。中國抗日戰爭束縛了日本法西斯向蘇聯進攻的手腳,也削弱了它對太平洋戰區的進攻,中國遠征軍出師緬甸,更直接參與盟國軍隊的反攻。中國長達14年的持久抗戰拖垮了日本法西斯的經濟,導致其政局動蕩、民眾厭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并為創建聯合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作出歷史性的貢獻。完全可以說,中國自始至終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中堅力量。中國抗日戰爭不僅使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同時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了難以磨滅的重大貢獻。
上一篇:把軍事斗爭準備抓得更加扎實有效